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 紅朝謊言

八年全面抗戰史實全景大澄清(1)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大陸學者

【明見網10月21日訊】引言

1937年至1945年八年全面抗戰的真實歷史,日本全面侵華的本質性原因,自<<九評共產黨>>發表以來,已經漸漸露出端倪,“日本侵華---中共借刀殺人及擴大自己”已經成了一個中國人的常識。“日本人最清楚他當年和誰打的仗”;“國軍在戰場上陣亡二百多個將軍,傷亡三百二十一萬將士,中共黨軍無一軍頭在戰場上陣亡,莫非刀槍不入不成?那左權是在逃命時被炮彈擊中而亡的,並不是與日軍對陣時陣亡的,彭雪楓是在打抗日的‘頑軍’李光明部時中流彈死亡的,並不是與日軍作戰”;“紅色代理人張治中在斯大林授意下故意於1937年8月13日主動進攻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引發全面中日戰爭,替中共借刀殺人開路”等等中國大陸民眾的透徹驚人的認識對於中國人民了解真正的抗戰史實起了很大作用。

為了讓大家了解系統的八年全面抗戰史實全景,這裏向大家較全面的介紹一下當年國民政府與日軍血戰的歷史,以澄清被邪惡中共篡改了的歷史, 以緬懷數百萬中華英烈在天之靈。

蘆溝橋

1937年7月7日。

日軍在中國的駐屯軍步兵第1聯隊一部,在蘆溝橋附近同中國軍隊駐守該地區的二十九軍第37師219團一部發生激戰。

頓時,日本軍方一片按捺不住的狂歡,他們蓄謀已久的挑釁,終於惹得中國守軍奮起自衛了。主戰派們斷言:中國政府和軍隊(在華北)的生存不會超過三個月。

同日,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大將,參謀長東條英機中將急電中央統帥部參謀總長:“鑒於華北局勢,現命獨立混成第一旅團(機械化部隊),獨立混成第11旅團之主力以及航空部隊之一部做好隨時出動之準備。”

日本駐朝鮮軍司令官小磯國昭中將致陸軍部杉山陸相急電:“由於華北事件之爆發,已命第20師團之一部采取隨時出動的態勢。”

7月8日。

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大將和參謀長東條英機中將,竟以滿洲國武裝部隊首腦的身份發表所謂的聲明:茲因暴戾之中國第29軍挑戰,華北發生事端。關東軍正以極大關心及重大決心,密切註視本事件之發展。

同日,關東軍和駐朝鮮軍首腦致電日中央統帥部,強烈要求日統帥部當機立斷,痛下決心,以蘆溝橋事變為契機,實現徹底征服中國華北之“雄國大業”。

7月10日上午11時,南京。

日本駐華大使會見中國政府外部長王寵惠,以咄咄逼人的口氣通告日本政府對蘆溝橋事變的態度和要求:第一,中國賠償一切損失;第二,中國軍隊撤出蘆溝橋、永定河地區;第三,懲辦在蘆溝橋自衛還擊的中國軍官長;第四,中國政府向日軍賠禮道歉。

王外長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對日方的恫嚇性通告,當即進行了義正詞嚴的反駁,並通告日方,中國政府和軍隊決不向侵略軍低頭,只要日軍進攻,中國軍隊將堅決抵抗,直至徹底打敗侵略者。

日本碰了一鼻子灰,於11周召開政府五相聯絡會議,緊接著又召開緊急內閣會議,決定實行全國總動員,斷然向華北增派兵力,發動對中國的全面戰爭。同時決定,為了策應日軍主力對華北的進攻,以海軍一部兵力,在華中、華南方面擔任牽制任務。

到7月中旬,日軍已在華北集結兵力達五個師團,總計十萬人以上,並配有數百架飛機和大量坦克戰車。

蔣介石決心保衛華北。7月9日,電令第29軍軍長宋哲元將軍,“守土應具必死決戰之決心與積極準備之精神相應付……務須不喪失絲毫主權為原則”。又令孫連仲第26路軍北上河北保定、石家莊地區,準備同日軍大戰。

7月10日。蔣介石決定調集一百個師於華北第一線作戰,另以八十個師的兵力為預備軍。

7月13日。蔣電告宋哲元:“中央已決心運用全力抗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保持我國家之人格”。

7月16日。日軍向華北發動大規模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各部同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然而由於武器裝備太落後,無法有效阻止日軍機械化部隊的推進,在短短十幾天之內,北平、天津相繼失守。

華北前線守軍吃緊的戰報不斷傳到南京蔣介石的統帥部:守軍各部傷亡極為慘重,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將軍,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將軍在戰場上壯烈殉國。

蔣介石急令中央軍精銳,湯恩伯將軍的第13軍和衛立煌將軍的第14集團軍等部馳援華北。

8月初。湯軍突然出現在八達嶺、南口一帶,對正欲從北平地區南下作戰的日軍主力形成背後的威脅,日軍中國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立即命令兩個師團的兵力,攻擊南口的湯恩伯軍。

湯恩伯軍戰鬥極為頑強,給敵以沈重打擊。

衛立煌軍已從保定附近穿過山地,向西北馳進,對進攻南口的日軍左側背發起猛攻,使敵陷入腹背受擊狀態。

日軍為解救被圍攻的部隊,遂調集華北所有兵力增援南口。中國軍隊亦不斷向南口方面增援。 南口地區的大戰日夜進行著。

紅色代理人張治中引發中日全面戰爭

多年來,一直有大陸中國人質疑八年的中日全面戰爭到底是如何引發的,因為蔣介石並沒有對日宣戰,日本天皇也並不贊成對華全面開戰,在蘆溝橋事變不久後的淞滬會戰中,日本派遣來華的部隊都是緊急湊起來的。日方一直認為: 由於兵力不足,華北派遣軍遲遲不與上海派遣軍配合,他們只對華北感興趣,不想投入淞滬戰場,一直到三個月之後,在一再催促之下,華北派遣軍才抽調幾個師團於杭州灣登陸,極不情願的投入上海戰場,使上海戰事拖延過多時日。

所有這些怪誕現象,只有用一個常識才說得通,那就是:中日後來的全面開戰並不是日方引發的,也不是蔣介石引發的,那麼是誰幹的呢?從<<九評共產黨>>中的犀利結論:”日本侵華---中共借刀殺人及擴大自己”來看,可以有一個合理的推測,那就是中日全面開戰是由中共、蘇聯、親共分子引發的。

湊巧的是,在旅英大陸學者張戎的暢銷書:“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一書中,有了這個問題的清晰的答案:

張戎的書中,有一章名為“紅色代理人引發中日全面戰爭”,專講張治中。蘆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侵占北京和天津。蔣介石沒有對日宣戰,他還不想打一場全面戰爭。實行桑食政策的日本在這時也沒有計劃把戰火引向華北以外。可是剛過幾個星期,中日全面戰爭就在一千公裏以南的上海打響了。

紐約時報駐華記者阿本德當時寫道:“人人都說是日本人進攻上海,事實完全相反。日本人不想,也沒有準備在長江一帶有敵對行動。遲至八月十三日,他們在上海的部隊還如此之小,十八、九日的時候,差點被掃進江裏。”阿本德看出來,“有那麼一個精明的計劃要打亂日本把戰火局限在華北的企圖”。他以為是蔣介石的,其實是斯大林的。

對斯大林來說,日本迅速占領華北是對他的空前威脅。日本大軍現在完全可能北進,沿著幾千公裏的邊境線進攻蘇聯。斯大林已經宣布日本是蘇聯的頭號敵人。為了把日本拖進廣大的中國腹地,使日本陷在中國,他起用了一個長期潛伏在國民黨高層的紅色代理人,在上海引發中日全面戰爭。

這個代理人就是張治中。他在一九二五年黃埔軍校任教官時,向周恩來提出參加共產黨。周在請示組織後告訴他,要他留在國民黨內,“稍待適當時機”,說“中共保證今後一定暗中支持你。”

三十年代中,張治中跟蘇聯使館,特別是武官雷邦,保持著密切的秘密聯系。盧溝橋事變後,按照蘇聯人的指令,擔任京滬警備司令官要職的張開始不斷勸蔣介石在遠離華北的上海主動發起大戰。蔣介石只強調“時機應待命令”,沒有同意。不久張治中先發制人。八月八日,經張一手挑選的派駐上海虹橋機場的部隊,打死日本官兵各一人。日本人的表現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張治中以“上海的形勢突然告急”為理由,率大批軍隊在十二日清晨占領上海。隨後一步步把一直不願跟日本在上海大打的蔣介石拉了進來。

一旦中日全面開戰,斯大林立刻大規模援蔣,以保證蔣能打下去。莫斯科給蔣兩億五千萬美金的貸款買蘇聯軍火,包括坦克、大炮和一千來架飛機,還派了一支飛行隊,三百名軍事顧問,領隊的是後來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出了名的崔可夫將軍。中日全面戰爭使莫斯科欣喜若狂。外交部長李維諾夫對法國副總理布拉姆說,蘇聯 “希望中日戰爭打得越久越好。”往後四年裏,蘇聯是中國的主要軍火來源。

為了保護張治中,斯大林把跟張直接聯系的蘇聯大使鮑格莫洛夫與武官雷邦隨即召回國,處死滅口。

在蘇聯人的指令下,紅色代理人---上海警備司令張治中違反蔣介石的“時機應待命令”,指派部隊於8月9日主動挑起戰事,於8月13日,與日海軍陸戰隊展開大規模戰鬥。

在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兵力在六千人以上,又加上第3艦隊的艦艇部隊和空軍配合作戰,使國軍與日軍陷入了痛苦的拉鋸戰及蔣介石力回避免的南北兩面作戰的不利境地,並最終誘發了中日的全面開戰。

8月20日。

蔣介石發布命令,實行全國總動員,政府轉入戰時體制,以大本營取代軍委會。大本營最高首腦為陸海空軍大元帥,由蔣介百擔任。將全國劃分為五個戰區。其中上海、蘇南、浙江為第三戰區,由馮王祥將軍任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為副司令長官。淞滬戰場的浦東方面,由張發奎指揮;淞滬近郊方面,由張治中指揮;江防方面由陳誠指揮。

轉瞬之間,紅色代理人張治中就將中國拖入了戰爭的深淵,國軍在淞滬戰場的兵力一下子增加到了三十萬人。

面對這一新的變化,日軍中央統帥部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發出為什麼事變爆發以來,中國軍隊不再往華北增援,而在上海附近大量集結兵力的疑問。

當優勢的中國軍隊對上海日軍形成包圍態勢之後,天皇和日軍統帥部都極為震怒,認為中國方面侮辱了帝國皇軍。天皇通過近衛首相發表“膺懲中國軍”的聲明,十分惱怒地聲稱:中國方面如此輕侮帝國,帝國隱忍已達極限,決心采取斷然措施,膺懲中國軍,促使南京政府反省。

日本將向華北增兵改為向華中增兵,並將華北一部兵力轉調華中作戰。9月上旬,將駐紮於大連的天谷支隊、臺灣的重藤支隊增調上海;9月中旬,又向上海增派第3、第9、第13、第101師團,以及野戰重炮兵一個旅團,獨立野戰重炮兵一個聯隊,迫擊炮兵一個大隊和飛行團等部隊。

至9月中旬,日軍在上海的兵力達十萬人以上,重炮三百多門,坦克戰車二百多輛,飛機三百余架,大小艦只七十余艘,以陸海空軍在上海與國軍進行立體決戰。

9月21日。

蔣介石再次向上海增加兵力,並將戰區劃分為左中右三個作戰集團:
右翼作戰軍總司令:張發奎上將。指揮第8、第14兩個集團軍;
中央作戰軍總司令:朱紹良上將。指揮第9集團軍和第17軍團;
左翼作戰軍總司令:陳誠上將。指揮第15、第19兩個集團軍。

此時,淞滬戰場中方已集結兵力達四十余萬,幾乎全為中央精銳部隊。

10月中旬的一天夜裏,蔣介石帶領第1預備軍司令長官李宗仁、大本營副參謀總長白崇禧等高級將領親臨淞滬前線,列車行至蘇州近郊,突遇幾十架日機轟炸,照明彈把夜空照耀如同白晝。列車成了敵機攻擊的目標,機車緊急剎車成功,蔣介石等人趕緊下車,鉆進站內,僥幸躲過了敵機才得以保全性命。可是,10月22日,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就沒這種僥幸了。宋氏乘一輛小車赴上海前線慰勞將士,車行途中,一群黑烏鴉似的日本飛機飛臨頂空,掃射轟炸,情形萬分危險。司機加大油門想從濃濃的硝煙中沖出險區,不料車速太快,車身猛地蹦出公路,連打幾個翻滾,只聽轟隆一聲巨響,車子在公路下擱了淺。宋美齡的肋骨被折斷好幾條,頭、臉、身子被撞得血肉模糊,昏死過去。同車前往的澳人顧問端納也受了重傷,動彈不得。

前線將士浴血奮戰,許多部隊在日軍重炮、飛機的轟炸,坦克的沖擊下,誓死守土,許多陣地被敵人的炮火摧毀殆盡,他們就將戰死的戰友屍體壘成工事,與日軍血戰。

用武士道精神訓練出來的日本皇軍,不惜在危急時刻剖腹成仁。但當他們見了國軍這驚人的守土血戰精神後,也無不為之驚恐失色。

日軍在上海戰場傷亡慘重,裹足不前。日本內閣首相近衛文(上麻下呂)再次惱羞成怒地發表聲明,指責中國政府侮日抗日之勢愈加高漲,日本政府不得不再次向華中增加兵力,以對中國軍隊斷然給予一大打擊,聲稱只有徹底打擊了華中中國軍隊的精銳主力,並使之喪失戰鬥意志,才能迫使中國政府放棄抗日政策等等。

日軍統帥部認為由於中國軍隊主力在華中,如不予華中以重兵打擊,則難望達到近衛之政府聲明所提出的目的。決定將主戰場由華北轉到華中。

10月2日,增派獨立野戰重炮兵一個大隊。
10月16日,由華北調上海獨立攻城重炮兵兩個大隊、坦克一個大隊、獨立輕裝甲車三個中隊等部隊。
10月初,日軍統帥部下令編成第10軍,增援上海戰場,令其在杭州灣北岸登陸。第10軍所轄兵力為第6、第5師團(華北轉調)、第18師團(滿洲轉調)、第114師團(國內新編),軍直部隊和兵站部隊(華北轉調),第1、第2後備步兵團(日本國內新編)。
10月中旬,海軍新設第4艦隊,負責向上海轉運兵員。
11月7日,日軍統帥部下令編成華中方面軍、由松井大將充任方面軍司令官,統轄侵華日軍之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

此時,華中日軍兵力為兩個軍,陸軍九個主力師團和其他直屬特種部隊,以及海軍第三艦隊、第四艦隊和空軍部分,共三十萬兵力以上。而華北此時僅陸軍兩個軍,7個師團的兵力。

為加強華中方面軍統帥力量,日軍參謀本部第三部長(土冢)田攻少將和武藤大佐轉調華中方面軍,分別擔任參謀長及參謀副長。

11月20日。

日軍在付出死傷六萬余眾的代價後占領了上海,接著又攻占了蘇州等地,南京危在旦夕,國民政府被迫宣布遷都重慶。對此,蔣介石代表國民政府發表遷都聲明:我們始終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們的。終有一天,會由敵人制造的廢墟中出現嶄新的國家,只要地球存在, 這個國家就將繼續存在。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在其後至1938年1月長達6個星期的日子裏,侵華日軍在南京屠殺了30萬以上放下武器的國軍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

1938年1月初。

山東省主席兼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蕖,率十幾萬大軍不戰而逃,幾天之內,戰略要地山東大半淪入敵手。山東門戶洞開,致使第五戰區側翼受到敵人的威脅。1月11日,韓復蕖被拘捕,押解至漢口。1月24日夜,韓復蕖被判死刑後槍斃。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失陷之後,戰勝的氣氛籠罩了日本軍方和內閣,他們認為日軍通過速戰速決,已經取得了最後勝利,中國已經戰敗。於是,他們擺出一副戰勝者的姿態,等著國民政府去向大日本帝國政府表示乞和投降。

一個星期很快過去了。

12月21日,這些傲慢的“戰勝者”實在有點耐不住了。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決定請德國駐中國大使陶德曼出面充當說客,向中國政府轉達帝國政府提出的基本條件。中方如全部承認,則以此為講和條件。

日方提出的條件是:
(一)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向日本乞和;
(二)中國正式承認滿洲國;
(三)華北、華中及內蒙設立非武裝地帶,但日軍根據需要,可以在非武裝地帶自由駐軍;
(四)華北、上海由中日共管;
(五)中國應償付日本所要求之賠償。

陶德曼大使看過這些條件,兩肩一聳,大搖其頭,認為這樣的條件太過份了,“估計中國方面接受的希望甚微。”

1938年1月11日。

天皇對大臣們說:“如果中國現中央政府不來求和,則今後帝國不再以該政府為解決事變之對手,將扶助建立新的中國政權,並與之簽訂調整兩國邦交之協定。日本將協助新生中國之建設。”

日軍在華北、上海的進攻以及南京的失陷,已經嚴重地影響了美、英等國在長江中、下遊範圍的實際利益,因此,此時美、英也轉而支持蔣介石及其政府的抗戰。蔣介石不顧日方的恫嚇威逼,調兵遣將,部署抗戰事宜。

日本政府認為“由於不能忍受中國方面的態度”。於1月16日,由近衛首相發表政府聲明:

攻陷南京後,帝國政府為給予中國國民政府最後反省機會已及於今日。然而,國民政府不解帝國之真意,策動抗戰。 因此,帝國政府今後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而期望真能與帝國合作之中國新政權的建立與發展,並將與之調整兩國邦交,協助新中國之建設。

蔣介石對日本的政府聲明采取針鋒相對的措施,以同樣強硬的態度回答日方:宣布召回駐日本的大使,關閉大使館,同日本斷絕外交關系。

這一手出乎日本意料,也於1月20日趕緊召回日本駐中國大使。

此時,兩國之間,都唯恐自己態度不夠強硬。斷交,處於實際戰爭狀態。仗,盡管打。大打大陪,小打小陪。但是,誰也不去首先弄出那紙宣戰的公文。

臺兒莊大捷

1938年1月。

日軍統帥部和內閣一些大臣,對中日戰爭有些泄氣,不得不承認日軍企圖通過速戰速決,在短期內解決中國的計劃已經失敗,而陷入痛苦的長期戰。日中的這種長期戰爭到底要打多久?當時,最樂觀的估計是:至少要打五、六年。

內閣和統帥部一些冷靜的人看到:當時日本的軍力:如同一快橡皮條,攻占華北一部和上海、南京之後。橡皮條已經繃得很緊了,若再貿然深入,就有將橡皮條繃斷的危險。而中國的國土還空曠得很,後勁還強著呢,蔣介石現有的兩百多個師,其中還有近百個是中央精銳師。

日軍統帥部認真分析了日、中兩國兵力、國力之後,提出在1938年8月以前,絕對不能發動新的作戰。為了鞏固已占領地區,必須增加新的兵力,整頓和整肅軍紀。

在2月16日的禦前會議上,天皇決定: 1938年內絕對不發動新的進攻。

但是,軍方既然已經把一架可怕的戰爭機器啟動,又放到遙遠的中國大陸來,現在欲想讓這架發瘋般運轉的機器有所收斂。就不是他們的主觀意志能夠轉移的。

侵華日軍在攻占了“敵國首都南京”後,其驕狂的氣焰達到了極點,各路日軍競相爭搶新的地盤,揮舞著戰爭的屠刀,在中國的土地上逞兇逞狂。

但這時,一個巨大的厄運不知不覺得已經到了日軍的頭上。

韓復蕖因不服從命令被判處死刑後,國軍上自戰區司令長官下至普通士兵無不受到極大震動。蔣介石的革命軍人連坐法等軍法軍規得以一定程度的執行。從那以後,國軍在長江方面的所有作戰,都必須堅持戰後檢討會,大戰大檢討,小戰小檢討。戰區級的會戰從戰區司令長官開始檢討,師團級的戰鬥、由師團長檢討,軍委會總部組織指揮的大會戰,由實際指揮者檢討。陳誠、白崇禧、何應欽等總部長官亦在後來數年的戰爭中作過檢討,根據會戰實際情況,有的受獎,有的受處分。薛嶽等戰區司令長官亦次次會戰,次次檢討,功過成績十分分明,有時受獎,有時受處分。

長江方面正面主戰場之國軍主力經八年而未被日軍殲滅,較嚴明的紀律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韓復蕖被槍斃後不幾天,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命令原韓復蕖的第3集團軍,向運河以西出擊,襲取濟寧、汶上一帶日軍據點。該部各軍與敵短兵相接,展開巷戰、近戰,作戰之勇敢頑強,犧牲之慘烈,都是在這以前所沒有過的。

3月23日。漢口。

近段時間來,蔣介石和他的幕僚們,像鷹隼一樣犀利的眼睛,緊緊盯住在中國大地上亂竄的日軍。當日軍最精銳的第5、第10市團豕突狼奔,孤軍深入,驕橫無忌地闖入徐州門戶臺兒莊地區時,蔣介石突然發出一串冷笑:“他們敗了!”

他以精通兵略、久經征戰的統帥口吻對幕僚們說:“驕兵必敗。這是兵家之大忌。”

他當即電令李宗仁,迎頭痛擊亂竄之敵,務求取勝。

第二天,蔣介石偕同白崇禧等人親臨臺兒莊前線督戰。他為了出擊抗戰以來日軍攻占了首都,又宣布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這一肚子惡氣,下了個大大的狠心,不惜花大的血本,非要打敗這股不可一世的驕兵。當時,在臺兒莊地區的國軍已有孫連仲第2集團軍;湯恩伯第20軍團;川軍孫震部第41軍;張自忠第59軍;龐炳勛第40軍等部數十萬人。為了使會戰穩操勝券,又令集結子武漢附近的黃傑、桂永清、俞濟時、宋希濂、李漢魂各軍火速向徐州地區增援。

蔣介石坐鎮徐州督戰。3月27日和28日,臺兒莊戰鬥異常慘烈。蔣介石在電話上對李宗仁厲聲喊道:“命令部隊死守臺兒莊,若丟失陣地,軍委會將嚴懲戰區司令官及所有旅以上長官!”

參加臺兒莊會戰的將士,從李宗仁到士兵莫不恪盡職守,浴血死戰。計參戰的部隊有中央軍、西北軍、川軍、桂軍、山東軍等各派系,但令出一處,行動統一。如果說臺兒莊會戰是正面戰場第一次大勝利,不如說是中國自民國以來,第一次國軍的真正統一的大血戰。

臺兒莊會戰於3月23日開始,4月7日結束,中國軍隊取得大勝利,摧毀敵第5、第10兩個精銳師團主力。
日軍承認傷亡共計一萬一千九百八十四人;
李宗仁向蔣介石報告:殲敵二萬余人;
蔣介石大筆一揮,在二字上頭加了一杠,向全世界宣布:我軍在臺兒莊輕取日軍精銳主力。我軍士氣益振,乘勝進擊,將敵一舉聚殲,遂造成空前未有之大捷。是役敵死傷三萬余眾,我繳獲步槍萬余枝,輕重機槍九百三十一挺,步兵炮七十七門,坦克四十輛,大炮五十余門,俘敵無數。敵板垣及磯谷師團主力業已被我殲滅。

蔣介石故意誇大戰果,意在振奮民心,鼓舞士氣,向全世界面國軍之威,滅日本侵略軍之氣,同時,也為了羞辱日本天皇和日軍統帥部。

此時中、外記者通過電臺、廣播、報紙、刊物,捕風捉影,添油加醋,大肆渲染臺兒莊的大勝利。有的吹得神乎其神,說日軍已經被蔣介石打敗,並將其追到東海岸,小日本侵略軍馬上就要被趕下東洋大海了。

臺兒莊捷報傳開,全國各界,海外華僑一片歡騰。廣州、武漢等大城市,皆有幾十萬人舉行規模空前的盛大集會和遊行,歡慶勝利。

武漢三鎮。當地軍民不分男女老幼,都沈浸在節日般的興奮中,到處是歡呼雀躍的人群;街頭報童高舉報紙又跑又叫:“看報啦,看東洋鬼子吃敗仗!”

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門前掛起青天白日國旗,連成一片;

街道上到處是橫的豎的大幅標語:“慶祝臺兒莊大捷";

鞭炮聲把全城都吵翻了天;

報館的人用汽車裝了大捆大捆的號外,在街上鋪天蓋地地撒;

五花八門的救亡團體競相湧上街頭,遊行、喊口號、唱歌,即興演講,表演戲曲,盡情地醜化侵略軍;

夜裏,武漢三鎮舉行聲勢浩大的火炬遊行。晚上八點左右,各路火龍匯集武昌黃鶴樓,接著一路沿長江左岸,一路在大江右岸,還有一路登舟踏浪,三條火龍齊頭並進,如同三條耀眼的金龍,在江上翻騰湧進。

武昌、軍事委員會駐地。

世界各國人士、團體、政黨和海外僑胞的祝捷賀電,雪片似地飛到蔣介石的幾案上,蔣介石一張張瀏覽,掩映不住內心的喜悅,咧開大嘴笑,眼角還閃著晶瑩的淚花兒。

徐州勝利大突圍

東京。

日軍陸軍統帥部,一片沮喪情緒籠罩高參們心頭。無論是被殲一萬多,還是三萬多,對威名赫赫的皇軍來說,均屬第一次吃了大敗仗。正由於是第一次,無論如何也丟不下這面子,無論如何也不敢面對事實。他們竭力辯解,這不是一個敗仗,只是指揮官的一次小小的差錯,一次小小的失誤;第5、第10師團殘部決不是潰敗逃跑,而是作新的轉移。

但是,無論他們怎樣聲嘶力竭地辯解,也沒有蔣介石擴大宣傳的嗓門高。

其實,人們心裏是早就盼望國軍打勝仗了。

臺兒莊的“差錯”使日本陸軍丟了臉,使日本大本營陸海軍大元帥--至高無上的天皇亦在世人面前蒙受莫大恥辱。天皇在一怒之下,改變了2月16日禦前會議關於在8月以前絕對不向新地區發動進攻的決策,決定再次迅速向中國大規模增加兵力,發動更大的進攻,誓報臺兒莊這一箭之仇,以雪奇恥大辱。

尋求復仇的時機,就在眼前。

4月7日,臺兒莊戰鬥剛結束,侵華日軍前線指揮官電告大本營:徐州地區有一股中國軍的強大集團,據可靠情報,該集團約五十個師,六十余萬人,幾乎全部為蔣介石的精銳部隊。

陸軍統帥部頓時驚喜若狂,認為這是報臺兒莊之仇的一次難得的戰機。

杉山陸相當即向天皇報告,強烈主張發動徐州會戰。他說:

“對於集中在徐州方面的中國軍予以痛擊,可以收到挫傷敵軍抗戰意志的巨大效果。因而,陸軍準備實施對徐州的殲滅作戰,由於該敵差不多是中國軍隊的精銳主力,並且已經處於孤立狀態,我軍應不失時機,以大的兵力,以大的規模會戰,使之一舉徹底殲滅該敵。本職認為,只要達到了殲滅這股敵軍的戰略企圖,就能使武力解決中國事變,促使蔣政權屈服投降,邁出決定性的一步,亦可挽回我軍在臺兒莊的不良影響。”

天皇見報,頓時喜出望外,亦認為這是剎住蔣介石正在進行的臺兒莊勝利大宣傳的囂張氣焰的大好良機,當即定案:圍殲徐洲中國軍隊,並要求:陸軍此次進攻,定要取得巨大戰果,不使徐州地區五十個師的中國軍隊一人漏網,務求全殲。

4月7日。

杉山陸相為求速戰速決,不失這千載難逢的良機,於當日向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官寺內大將,華中派遣軍總司令官煙俊六大將下達大本營陸軍部第84號命令。

一、大本營企圖擊破徐州附近之敵。
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應以有力之一部擊破徐州附 近之敵,占據蘭封以東隴海線以北之地區。
三、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應以一部占據西北方面軍司令官之前項徐州(不含)以南津浦線附近。

杉山陸相為確保徐州殲滅戰的勝利,於會戰打響後,派遣了以陸軍部作戰部長橋本群少將等高參組成的“大本營派遣班”,前往徐州前線,就地指導會戰。

4月中旬。

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派遣軍,集結精銳部隊十三個師團,約三十萬人馬,配備各種重武器,輔以飛機數百架,采取南北對進,側翼迂回的戰術,分六路向徐州施行包圍進攻,企圖以速戰速決的手段包殲國軍主力於徐州附近。

此時,蔣介石正一頭紮進擴大宣傳的熱浪中,沈浸在臺兒莊大捷的興奮裏,對日軍的進攻企圖尚不十分明了,於是。命令徐州地區各部隊,要發揚臺兒莊血戰的光榮精神,堅決分頭阻擊來犯之敵,通過徐州會戰再派生幾個臺兒莊大捷出來。

日軍分南北兩大作戰兵團。南路兵團為華中派遣軍所轄第9、第13、第116、第106四個師團。北路兵團由華北方面軍八個師團組成:計有第5、第10、第16、第110、第103、第104 、第105、第14等師團,以及山下,酒井兵團各一部。南路兵團總指揮為羽源田之助將軍,北路兵團總指揮為第2軍司令官西尾壽造將軍。

國軍總指揮官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上將,他將徐州地區守軍分為五個作戰兵團。 淮南兵團:指揮官李品仙。兵力為第20、第10、第48三個軍;淮北兵團:指揮官廖磊,兵力為第31、第7、第77、第68四個軍和區壽年的左側支隊;

魯南兵團:指揮官孫連仲。兵力為第30、第42、第51、第41、第44、第60、第46、第22、第75九個軍,外加四個獨立師;
隴海兵團:指揮官湯恩伯。兵力為第59、第92、第2三個軍;
蘇北兵團:指揮官韓德勤。兵力為第57、第89、第69三個軍。

另外,在徐州地區未編進以上兵團的部隊,還有第12、第55、第32等五個軍。

4月中旬。北路日軍一股,向徐州東北面進攻。孫連仲兵團等部在峰縣、向城、邳縣等處同敵激戰。

4月下旬。北路另一股日軍向臨沂、郯城、大埠、北勞溝等處進攻。守軍張自忠等部拚死抵抗,給敵以沈重打擊。

5月上旬。南路日軍開始北上,相繼攻占徐州南面的龍元、蒙城、宿縣,並攻陷徐州西邊的黃口車站。包圍並切斷了徐州西南面的退路。

5月中旬。北路又一般日軍,從淮陽強渡黃河,進入魯西地區。迅速攻占了鄲城、菏澤、金鄉、魚臺等要點。該地區雖有孫桐萱、龐炳勛、商震等部隊,但在廣闊的魯西平原上,無險可守,日軍得以快速推進。該路日軍與南路日軍相呼應,自西北方向向徐州壓來。

此時,日軍對徐州的大包圍業已完成,正從四方八面向徐州突進。

5月中旬。武昌,軍委會。

蔣介石瘦長的軀體長久地佇立在巨大的軍用地圖前。前方越來越慘烈的血戰戰報不斷傳來,徐州突然面臨的嚴重危機,使他那因臺兒莊的勝利沖得有點暈乎乎的大腦一下冷靜下來。

地圖上,代表日軍進攻的紅色箭頭,已經圈住了徐州。

猛然間,蔣介石不覺大吃一驚:日軍的意圖是要圍殲徐州我軍主力。乖乖,若徐州那五十個精銳師被日軍吃掉,我還抗什麼戰?

蔣介石立即叫來何應欽、白崇禧、陳誠等人一塊研究策劃。日軍的企圖已經暴露,再死守徐州已不現實,何應欽等人亦主張趕緊突圍。

蔣介石一邊在地圖前踱步,一邊口授給李宗仁的十萬火急電令: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

軍委會著令你部力避決戰,撤離徐州,火速突圍。
一、顧祝同第24集團軍在蘇北,第69軍及海軍陸戰隊在魯中南原地堅持抗戰。
二、劉汝明第68軍為全軍後衛,掩護主力轉移。
三、第五戰區其余各部,立即向豫皖邊區突圍……

李宗仁根據蔣介石的電令,立即將部隊分成五路,分別突圍。

第一路:李宗仁長官司令部及廖磊集團軍,由徐州沿津浦路南下,至宿縣地區再折向西南,於界溝附近沖過渦河封鎖線。

第二路:湯恩伯軍團及機械化部隊,由隴海路運河車站向西撤退,在符離集以北越過津浦路,突破宿縣至永城問敵人封鎖線,再從渦陽突破敵渦河封鎖線。

第三路:孫連仲部及張自忠第59軍,由臺兒莊向西南退卻,從徐州以南越過蕭縣以西的封鎖線,在永城附近再次沖出封鎖線。

第四路:關麟征部及川軍一部,由徐州越過隴海鐵路,向西北方向突圍,突破黃口、李莊封鎖線。

第五路:孫震部,由徐州以北柳泉向東南急進,跨過隴海鐵路,經泗縣折向西南而行,在固鎮與蚌埠之間穿過津浦路,從懷遠以西突破日軍的渦河封鎖線。

5月下旬。

各路大軍按順序按命令的路線,全部安全撤抵皖西、豫南地區。

劉汝明第68軍,完成掩護任務後,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放棄徐州城,巧妙地跳出日軍數十萬大軍重圍,安全轉移。

5月底,各路日軍撲進徐州城,這才發覺這裏只是一座空城,連中國軍隊的一個人影也沒見著。

日軍發動的徐州報復作戰,歷時一月余,在外圍作戰中,付出了死傷三萬多人的代價,占領了徐州空城,其戰略企圖徹底破產。

會戰結束後,橋本群將軍帶著大本營派遣班的高參們,垂頭喪氣地回到東京,向天皇和杉山陸相報告:“我軍雖以主力自徐州以西切斷了中國軍隊的退路,將徐州地區鐵桶般地包圍起來。但總計約五十個師的中國軍隊,於5月中旬突然從西南方向跳出我軍重圍。戰果之微出乎意料!”

徐州大突圍是國軍抗戰史上光輝的一筆。它使日軍的戰略企圖徹底破滅,為國民政府後來長江方面的抗戰保存了精銳力量,對後來長江方面的持久戰和最後勝利的取得,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

可以說從臺兒莊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圍,是蔣介石整飭軍紀,紮穩陣腳之後,砍出的漂亮的兩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