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茶趣:王安石論三峽水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明心網】宋代是茶道鼎盛時期,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是品茗行家。宋神宗年代,王安石任宰相,蘇東坡是他的門生,被派去黃州為官。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癥。雖然服藥,難以除根。必得陽羨茶,方可治,但須用瞿塘中峽水。所以拜譚蘇東坡路過瞿塘時,替他取一甕瞿塘峽水。
一年之後,蘇東坡送夫人回鄉後,從夔州出發經黃州,準備回京,途徑瞿塘三峽。當時的瞿塘三峽是指西陵峽,巫峽和歸峽。西陵峽為上峽,巫峽為中峽,歸峽為下峽。蘇東坡坐船順流而下,可謂一瀉千裏,兩岸風光秀麗,蘇東坡文興大起,欲作一篇《三峽賦》,在冥思苦想之際,不覺睡去,及至醒來時,船已過中峽到下峽了,東坡急忙分付水手撥轉船頭,想要回去取中峽之水。水手稟道:“三峽相連,水如瀑布,船如箭發。若回船便是逆水,日行數裏,用力甚難。”東坡無奈,只好取下峽之水滿滿的汲了一甕,預備帶給王安石。
到得京城,拜見王宰相,呈上三峽之水。王安石立即命小童煮水烹茶,當水候已到,將陽羨茶放入茶碗中,過了一會兒,碗中方顯茶色。王安石便問蘇東坡:“這水是從哪裏取的。” 蘇東坡答道:“從巫峽。” 王安石說:“那麼是中峽的水了。” 東坡道:“正是。” 王安石笑著說:“你又在欺瞞老夫了,此乃下峽之水。” 東坡大驚道:“當地人說‘三峽相連,一般樣水。’這確實是下峽之水,不知老師何以知曉?”
王安石回答道:“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須是細心察理。這瞿塘水性,出於《水經補註》。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惟中峽緩急相半。太醫院的明醫,知道我得的是中脘變癥,故用中峽水引經。此水烹陽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東坡聽罷,心悅誠服,急忙離席謝罪。@
(《警世通言》)
發稿:2005年9月16日
更新:200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