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歷史故事:遇物教儲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李劍

【明心網】在中國古代,太子,又稱為儲君,即皇位的繼承人。對於家天下的歷代王朝而言,力求培養出一個理想的皇位繼承人,無疑是“國之本”。這關系到王朝基業的長治久安。因此,唐太宗對此不敢掉以輕心。

李治被立為皇太子後,太宗針對他仁義有余而剛勇不足的特點,在精心挑選輔佐老師的同時,還耳提面授,親自教誨李治。他“嘗令太子居寢殿之側”,以便父子朝夕相見,隨時監督、教導。太宗改變教育方法,擯棄照本宣科的教條講授,采用“遇物必有誨喻”的生動教育法。

如見太子進膳,太宗就教導他說:“農夫一年到頭辛勞,耕耘收獲,種出糧食,我們才會有飯吃。你在吃飯的時候,應該想到稼穡之艱難,這飯食來之不易,推此心去體恤農夫,節省開支,那麼上天必然看你有感恩惜福的智慧而多降天祿,使你常常有飯吃。”如果看見太子騎馬,就教導他說:“馬雖然是畜類,也有感覺,你應當愛惜。你在乘馬的時候,應該想到這個馬的勞苦,馳驅有節,不能用盡馬的全力。上天必然看到你有愛物之仁,讓你富貴,使你能常有馬騎。”看到太子乘舟,就教導他說:“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那百姓就像水一樣,君主就像舟一般,君主有恩德施與百姓,百姓就會愛戴君主;君主若是暴虐不體恤百姓,那麼百姓就會把他當作敵人而背叛他。就好像是水,雖然能載舟,也能覆舟,不能不謹慎啊。”如果看見太子在大樹下納涼,就教導他說:“樹生來就有彎曲的地方,木匠用繩木墨可以取直,做宮室器物之用。人君生長在宮中,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物,一定會有差錯。只有虛心聽取直臣的進諫,才可以改過正身,成為賢明的君王。”

唐太宗既是太子的父皇,又是嚴師,他抓住日常衣食住行的瑣事,寓以深刻的為君治國的哲理,生動活潑,淺顯易懂,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太宗的精心培養下,太子不負重望,即位後遵循太宗的教誨,順應民心,堅持貞觀之治的治國方略,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果比貞觀時期擴大,被史家稱為“永徽之治”。這證明,唐太宗找到了合適的接班人,他的言傳身教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