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與S.分享五句真誠的“空靈”菩提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巫石吉

【明心網】* 中國書畫的“空靈”

在中國書畫中,“留白”就是一種空靈,把空間騰出來才有“氣”的流動,當“氣”在空間裏順勢流動,“靈氣”就自然產生。在中國山水畫中留白造成的“空靈”,形成山川雲海,一種由“空無”的靈秀靈氣之美,只有在悠久悠遠的中國書畫才能一覽無遺,一種縹緲淩空的意境就此因運而生。

“空”同“無”,老莊的精隨中談到“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是的,當S.踏在地上時,可以從容不迫,閑閑地走來走去;當有一天,地上堅硬的地殼沒了,只剩下少部份,S.絕對不敢輕舉妄動,甚至舉步維艱;此時,那些沒用的堅硬地殼,原來有大大的用途,原來“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真是妙用啊!

我們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裏,就會感覺不自由,因為觸目所及都是墻壁,就束縛了自己。如果是在大自然中,那種一望無際的草原、森林、天空,讓我們感覺很開放開心開懷,好像和大自然合而為一。

我們可以利用“空靈”與自然之美,透過美的書畫涵養,心領神會“空靈”產生的“靈氣”之美,讓敞開的心靈來放空自己,進而產生“靈悟”的“靈遇一切山川之秀,感通無極時空。”

* 精神的“空靈”

精神的淡泊,是藝術“空靈”的基本條件,有一首禪詩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可不是嗎?當悠閑恣意在無憂無慮的情境中,心是澄澈,心是無滯礙,此時心境是舒暢,是知足常樂,是“空靈”的流連忘返。

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詩【飲酒】,最能描繪精神的恬淡素樸,是形而上的“空靈”境界。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歸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好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記起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在勤讀經典古籍的顏回心裏,真正的滿足是“朝聞道”的那一種,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充實之美,精神層次一旦提升了,物欲物質需求便會降低,那是一種形而上的“知足之美”,也是一種空靈的“常樂之美”。

顏回最讓我傾心著迷的專心專註苦讀書的境界-“坐忘”兩字,真正到了忘我忘情忘卻一切世俗的羈絆,此時,心是菩提,心是智慧,心是真誠,心是慈悲,心是“坐忘的空靈。”

* 充實的“空靈”

唐朝草書大家懷素在自序帖中書寫出∶“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如。”那是他書寫傳世草書作品中最讓我真心感動的十個字,字字氣勢磅礴有真意,有一份自然率真的赤子情懷,字裏行間透過書法線條展露出優雅閑適奔放的氣味,書寫線條纖細有力,是非常難得的形而上力與美的組合。

懷素的醉是真醉,真醉才能恣意揮灑出真性情的真誠作品,可他又是假醉,有一種藉著酒醉釋放郁抑在心中的感情,透過醉意似醉非醉的感性與理性融合,讓奔放的情感獲得紓解。

人不輕狂枉少年,是真輕狂,還是醉裏得真如的似真卻又有點憨厚的輕狂,我們也不得而知,總覺得文人的感情世界風雅卻傷神,傷心也傷深傷身,只有像懷素等書家這般高人,才能懂得釋放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

書家的書法之妙,在書寫詩文時的胸有成竹,是真誠真心真意的真正美學境界,一種真實的“充實之美”,也就是說,藝術要達到真正的“空靈”境界,“充實”的累積學問,博覽群書,下筆自然神采飛揚,透過真情流露的生活體悟,才能營造出感人肺腑的不朽經典作品。

想起詩佛王維終南別業詩的兩句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心境的升華,由最初熱切的步行爬山,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迷惑,最後望盡山崖處,方能真心體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它是一種生活體驗的充實真實,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化心靈,是真正充實的“空靈”境界。

* 禪定的“空靈”

“戒定慧”,要定下心來,需要前因後果,前面的因是“戒”,這個“戒”字同“舍得”的“舍”字,同法輪功修煉“真、善、忍”中的“忍”字,說穿了就是“改掉缺點”;定力一產生後,會有什麼果呢?就是“智慧”,就是“菩提”,就是“空靈”。

當然啦!禪定是指自己不被外界色相所誘惑,不被自己的貪婪、憤怒、愚癡、傲慢和疑心所牽動,維持醒覺的狀態,這時我們能張開明亮雙眼,看清一切,打開“智慧”之窗,漸漸進入“菩提”之境,就是“空靈”。

定力的培養並非容易的事,首先,你必須跟自己的靈魂世界斡旋,跟自身的缺點透過內心煎熬,慢慢改正缺失,才能做得好。有句話說∶“世上有兩難∶‘一是改造別人,二是改變自己’。”曾文正公與美國開國功勛富蘭克林,都有所謂“日課箴言”,如曾文正公的日課表裏∶

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裏,應事時專一不雜。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一會,體念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四、謹言-刻刻留心。

五、養氣-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

六、保身-節欲,節勞、節飲食。

七、勤勞-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二曰眼勤,三曰手勤,四曰口勤,五曰心勤。”其中“心勤”∶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苦思所積,鬼神亦通。我由於喜歡讀書買書寫作練書法,發現這五到都會用上了,雖然還沒達到心中百分百的完美追求,但對於自己多方面的思考思維,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且靈感一直源源不絕,讓自己停不下來棉!

八、改過-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當然啦!有一些難改的習性,如個性、想法方面就很難改變,只能透過逐漸沈澱心靈,沈澱出優雅的“定力”,“智慧”、“空靈”自然而然會體現出來,刻意去改變,反而失去自己的風格。

九、謙和-易經說∶“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說很容易,可做起來還真是難喔!尤其多才多藝的人,要他謙和更難;寬恕更不容易,有雲∶“看得破,忍不過。”

曾經有位禪師遇到蠻橫無理的人,結果左臉被吐了一口痰,換了我們早就翻臉,可是這位修行很高的禪師並沒生氣,他的弟子問∶“您為何不生氣?”禪師回答∶“當下他盛怒吐一口痰在我臉上,真希望他能消去怒氣,這就是‘智慧’,就是‘空靈’,就是‘禪定’。”

雖然曾文正公有十三條日課修養箴言,我只取其九條,但是條條有著“戒定慧”的禪定功夫,唯有“戒定慧”的禪定,才能有後續的“信願行”。

當然啦!隨著時代變遷,有些條文只是一種形而上的追求,不用刻意去改變自己,讀書多了,心靈慢慢沈澱了,思考思維漸臻成熟,自能滌蕩出一絲絲像蠶絲般純粹的“智慧”、“空靈”與“菩提”。

* 從容是“空靈”

有句話說∶“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這很難的形而上層次,需要看破看透看清的三合一功夫,非幾十年的積累,無法成就這番“從容”。

“從容”與“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這八字,剛好互為一體,息息相關喔!要達到形而上的“處變不驚”,也就是“從容”,需要“莊敬自強”的冶鏈功夫,像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見,要達到形而上的“處變不驚”,也就是“從容”,絶非一般人能挺得住,曾文正公曾經寫過“挺經”,可惜沒流傳下來;大部份人很難進入“從容”此等境界,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合一的磨練過程,方能錘鏈出這樣的人。

這裏談的“從容”,可以就一般性來詮釋,先要有些心理準備,“準備”是“從容”的必要條件,“準備”也含有“莊敬自強”的部分元素,“準備”會讓你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優遊自在的生活看似繁雜的工作上,這就需要心境,需要“空靈”的境界去體悟,方能化解工作帶來的壓力、煩惱、憤怒等等,挺難的啦!但是“萬事唯心造”,體悟這個層面的關鍵點,大致上你能在不同的時空中,也能“無入而不自得”唷!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當你們在細細讀我的作品時,那是一種充實之美,美在S.升華體悟與我心靈相通,我的一份真心真誠,你們的一絲絲感動感懷,那是無私的真誠,也是我璁假裏的一劑真心感懷,永遠典藏心靈,典藏在我每一次書寫出好文章的真誠感動裏。

你們曾經有過真感動的人事物嗎?如果有緣無分,請記得將失落的情懷升華,在藝術的天地中盡情揮灑出優雅優美優深的情感“空靈”,讓“大地有情,人間有愛”提升至書畫藝術、精神、充實、禪定與從容的五合一美感“空靈”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