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一代賢君唐太宗故事:以德政消災、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沈芳如

【明心網】貞觀八年,在南方的天空出現了長達六尺長的“掃帚星”,過了一百多天後才消失。

太宗滿懷憂慮地問道:“天出現慧星,是我的失德,還是政事有什麼過失呢?”

大臣虞世南回答太宗:“皇帝如果暴虐淫佚,即使鳳凰、麒麟養在屋子裏,也不會帶來好運。如果皇帝始終謹慎行事,以德治國,即便慧星一直停在天上,也沒有什麼好憂慮的。”

太宗聽後,反倒自責自己:“朕十八歲時,就開始處理國家大事,二十四歲平定天下,二十九歲登上地位,四方外族投降歸服。朕認為自古以來那些傑出的君主沒有一個趕得上朕的,便因此產生驕傲自滿的思想,這是朕的過錯。上天出現的兇兆,難道是為此嗎?”

魏征立即勸解太宗:“只要能施行德政,災禍變異自然消除。陛下能因天上出現的慧星,進而警惕檢討自己,即便有這樣的兇兆,也不會造成災禍的。”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身處今代,綜觀歷史,一旦上臺,能真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能真正為民著想,與民共患難,仍是一種極高的政治美德!

貞觀初年,太宗便明確說出自己的君道觀念:“朕經常思謀,個人禍患,常非身外之物所致,而是因為人的欲望害了自己。倘若貪於佳肴美味,沈醉歌舞美女,被欲望所帶動,國家便會因此廢虛,百姓也會大受侵擾。”

貞觀二年夏天,太宗住在低下潮濕的皇宮裏,大臣都勸告他改建。

太宗搖頭說:“朕富有四海,處理事情都應設身處地。擴建宮殿屋宇,遊覽觀賞池臺,老百姓都不會希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勞苦疲憊之事,怎能強加給百姓呢?!”

唐太宗便如此嚴格要求自己,各級官吏因此上行下效、勸謹奉公,王公貴族乃至大姓富豪也不敢胡作非為、盤剝細民,人人衣著樸素,民風儉樸。如此數年後,人民再不會遇到盜賊,牢房常空空蕩蕩。從長安到鎮南,自山東到東海,都不必擔心路上饑荒。史書記載,貞觀之社會繁榮穩定到這樣的程度,是歷史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