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一代賢君唐太宗故事:弓的故事、任人唯賢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沈芳如

【明心網】唐朝的貞觀之治,是歷史上光耀顯赫的偉業!他是一個治世,一個盛世,一個燦爛輝煌的民安之世!貞觀之治的偉大,不僅在於他的文化發達、物產富庶,也不僅在於那一群勤奮清廉的大臣,更重要的是,他誕生了一個賢能聖明、憂國憂民的李世民!現在,就讓我們透過唐太宗的故事來了解這一位歷史上人人稱贊的好皇帝!

一、 弓的故事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大臣們說了一個弓的故事。

朕自小好弄弓箭,自以為盡知其中奧妙。近些日子,朕得了幾張弓,誰知造弓匠人竟說:“木料中心不正,木紋隨之歪斜。雖強勁有力,但箭路不直,則非好弓。”

匠人的話無疑給朕一道當頭棒喝,朕,用弓箭掃平天下,所用弓箭數以萬計,最終卻不懂得何謂好弓。何況朕得到天下的時間如此短暫,治國道理比起對弓的了解,還不知能有多少?!對弓的評品,尚且失誤,更何況是為君治國之道呢?

自此以後,唐太宗便下令,五品以上的京官,需輪流在中書內值宿,與唐太宗一同了解民間疾苦與政治教化。太宗於治國之道如此用心認真,使他在一踏上帝王之途時,便已揭開貞觀之治的序幕!

二、 任人唯賢

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任人唯親?還是任人唯賢?

古諺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當李世民坐上龍椅後,幾十年沙場血戰的部屬,理應首先沾光。但太宗卻秉公辦事,公正處理,毅然選擇了“任人為賢”。

孰料,中書令馬上報信來了:“秦王府那些未得封官之人,都埋怨前太子東宮及齊王府的人竟然能比自己先得官職。”

只見太宗蹙眉正顏道:“古時公平之人,就是公正而無私心。丹朱、商均,都是堯、舜的親生兒子,但是堯、舜卻選擇把天下傳與賢者。管叔、蔡叔,是成王的親兄弟,但是周公旦卻受王命討伐他們。因此,統治國家之人,定要除去私心,以天下為公!”

太宗更進而表示:“舉薦賢才應是‘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只要能推薦賢才,即使是自己的子弟、即便是自己的仇人,也不能不推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