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審於聲必遲於政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慧芳【明心網】《戰國策·魏策》中說:有一次,文候請田子方與他一起飲酒聽韻。文候聽出伴奏的鐘聲左右音律不齊,很得意地對田子方說:“鐘聲不比乎,右高。”田子方不僅沒有像一般人那樣趁機阿諛奉承,誇贊文候的音樂修養,反而鄙夷地置之一笑。文侯忙問:“奚笑?”(你笑什麼)田子方說:“臣聞之,君明則樂官,不明則樂間。今君審於聲,臣恐君之聾於官也。”大意是說:英明的君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國家的政權建設上,糊塗的君主才熱衷於音樂。現在您的樂感倒是挺靈敏,對鐘聲的毛病判斷很準確,想必在這方面花了很多功夫,這樣下去還有多少心思去想治理國家的事呢?我但心您會變成治國上的聾子,對吏治方面的問題反映遲鈍。
發稿:2004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