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之間真正的可怕差距!(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一個海外歸國的留學生【明心網】一、市長與平民沒什麼兩樣
記得2000年在OSU,布什和戈爾都去OSU演講爭取選票。我當時開車從住處去學校,在快到學校的趴車場的時候,有倆個警察提示我停下車。我停下觀望,只見四輛黑色轎車開了過去,隨後倆個警察開摩托走了。一會經過學校禮堂,才知道布什同志在裏面演講,剛看見的四輛黑色轎車就停在外面。當時我就想這種不擾民的舉動在中國肯定是做不到,一般就要幾條街戒嚴了。
2001年聖誕節張惠妹到矽谷開演唱會,我當然不錯過跑去觀看。演出還請了SAN JOSE(矽谷的英文城市名)市市長,演出快結束時,張惠妹請市長上臺,臺上還有很多觀眾,市長很自然的就和觀眾一起跟隨張惠妹的歌聲又唱又跳。那首歌結束,市長站在觀眾的隊伍裏,不聲不響的和觀眾一起排隊走下臺。
當時我又想,這要在中國,市長不在臺上被介紹恭維一番,事後不再講幾句,然後由眾人掌聲和目光送下光榮走下臺,那會出大事的。比如市長大發雷霆,某些人受處份……
二、美國的餐館沒有雅座
有一次和倆個中國朋友去吃飯,其中是一個北大的學生,說話風趣反應敏捷,我非常喜歡聽他說話,他總是能把很單調的事情說的風趣異常。那次也不例外,他笑著問我:“你發現了沒有?美國的餐館裏沒有雅座。”我點頭表示同意,他繼續說:“要是在美國某個餐館還弄個雅座,老板碰見有錢的喊聲:樓上請!那肯定掙幾輩子的錢都不夠打官司的。”顧客來了,指著雅座說:我要坐那個位置!要是不交錢不讓座,那肯定上法院了,老板得按歧視罪處理,那什麼精神損失費亂七八糟一加起來,沒法計算了。
美國上學要實習平權法,那就是按照種族比例招收學生。比如黑人學生,他們一般學習都不好,但大學招生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平權法招生一定比例的黑人學生,不能因為黑人成績比別的種族差,大學校圓裏就沒有黑人學生了。
三、普通百姓都有社會保障
前陣子看雅科夫寫的一篇關於醫療制度的文章,我當時看完了嚇了一跳,心裏也著實難過。這市場化不叫市場化,叫做亂七八糟自由化。在再發達的國家,也不是絕對市場化的,比如在美國醫療教育很多方面其實都不市場化。醫療實行保險制度,一般由自己所在的公司買全家的醫療保險,就比如我先生的公司就買我們倆個的醫療保險,如果有孩子,孩子的也公司買。家庭年收入在3萬美金以下,國家就會相應的醫療保險政策,當然還是有買不起很好的醫療保險的。我認識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動了個大手術花了80多萬美金的手術費,是中國過去看孩子等綠卡的中國公民,送進醫院沒錢也沒醫療保險。醫院確定了,還是動了手術,根據老太太的收入,每個月付80多美金償還,其實到死我估計也還不了一萬塊錢。
記得以前中國的工人買房子是所在單位負責,現在買房子開始市場化了,前倆天看了一篇文章,說中國加大步伐的房地產改革如果不放慢腳步會出問題。其實居民買房子也不應該完全市場化,美國政府其實分擔居民買房子,比如一個朋友買了一個54萬的HOUSE,30年還清,每個月付2700$,但政府每個月退稅大概500$,其實這是政府負擔的一部份費用。
還有教育,我是96年上的大學,那年中國高校開始自費制度,我當時學費好像是一學期2400元,其實對於很多家庭這是很大一筆支出。但美國的教育制度不是完全市場化的,如果你有錢可以上私立學校,家庭很一般的上公立學校。今年我填報稅單的時候發現,在加洲,如果你是加洲居民(在加洲交稅一年便是加洲居民),那麼你自己或你的配偶孩子如果念本科,頭倆年的學費可以退92%,後倆年是70%多。研究生也退,我算加洲居民,一門一千多美金的課退了好像300多。如果這樣還嫌貴可以上社區學院,每個學分十幾塊錢,到大三或大四再轉到洲立大學,所有學分全轉過去。
四、中國有“平權教育”嗎?
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基礎建設等等。那天和過時聊天,說起來不知道中國政府把錢花在哪塊了,哪一塊都亂七八糟的。可美國是實實在在感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總統洲長什麼選舉,他們要自己去籌錢,國家不會來出錢的。美國還要耗費在全世界東打打西打打的軍事費用,還要給自己心愛的小破國的費用等等,但其實很多方面比社會主義國家還要公有制,歐洲那就更不用說了,福利局都快成為發展的累贅了。但中國政府的錢卻不知道實際花到哪兒去了,就見一座座大樓高上去,貧富懸殊越來越大,社會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
我始終覺得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教育上的。這種平權的教育,社會只有分工,沒有高低貴賤。每一個人自食其力,受到尊重,就算你貴為總統,你也沒有高貴到哪兒去,你只不過職業是總統,享受你職業上的待遇,但還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公民。
五、中美市長央視比富,美市長自愧不如
看了中央電視臺最近一期“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節目,其中主要出場人員為中美兩位市長,中國是威海的崔市長,美國是來得蒙得的艾文市長,主題圍繞中美兩位市長通過電視相互對話,交談各自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而展開,目的是讓世人了解中國,讓中國人了解世界。
前半段節目無大問題,後半段節目中暴露出幾個問題,令人深感驚愕和感嘆。主要問題出在中美兩位市長互相邀請對方訪問自己城市的環節上。雙方經幾次互相邀請,在美國艾文市長表現出了“吝嗇”之後,中國崔市長表現出了“慷慨”。一個“慷慨”,一個“吝嗇”,顯現出中美兩國官員的“真情”。令吉安深感驚愕和感嘆的問題,就出在這“慷慨”和“吝嗇”之絕然不同之上。
先講明“慷慨”與“吝嗇”的內容。美國艾文市長在高興地接受了中國崔市長的邀請之後,“吝嗇”地表示她沒有訪華的費用,並解釋她雖然身為一市之長,但她的辦公費用來自於市民的納稅錢,每一筆開支必須要對她的市民負責,訪華的費用將是一筆額外開支,不在她的辦公費用之列,故,她需先向有關企業募捐,獲得企業的贊助之後,才能安排訪華的行程,云云,十分自然、懇切。
中國崔市長在高興地接受了美國艾文市長的訪美邀請之後,沒有表示任何對旅行費用的顧慮。相反,在聽到上述艾文市長“吝嗇”的言詞之後,立刻“慷慨”地表示他將支付艾文市長訪華的一切費用,在節目主持人的“輔助”之下,還一一列明包括來回機票、住宿、吃喝等全部費用,另外,還主動表示要向艾文市長贈送衣服禮品,云云,也是十分自然、懇切。中國崔市長的“慷慨”,令“吝嗇”的美國艾文市長眉笑眼開,表示當晚就要打包上路。看到這裏,大家應該明白人們的驚愕和感嘆從何而來。
發稿:2004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