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荷塘晨韻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吳顥

【明心網】從城市回到鄉村,最大的感觸是靜,尤其是夜晚。頭天晚上,睡得極沈,直到日上一竿才懶懶地醒來。許是睡足了,第二晚,盡管四周靜謐依舊,卻還是早早醒了。睜眼望著那暗幽幽的一方窗戶,再難入睡,便決意趁早到野外走走,呼吸一下城中難以享受的清新。
  
出得村去,天色微明。幾顆星星,疏疏地綴在天幕。環望四野,村落和樹叢皆森森然。便尋路背村走去。一路上,秋蟲正忙不歇地唱著。因我臨近,蟲鳴啞然,待我稍遠,身後又是一片鳴唱。田埂上,草密露重,沒出幾步,皮鞋盡濕。空氣涼涼的,略有些潮。到得田埂盡處,是一堤壩。微風過處,飄來一陣淡淡的荷香。登上堤壩,一方荷塘立現眼前。

好美的荷塘!但見五六畝大的田地裏,密密匝匝聚滿荷葉,相間著支探出一枝枝荷花。微風拂過,相偎著的荷葉們,擺動著,像大海中無花的浪湧;田裏的荷葉相擁著互動時,似是少女們要看一對新人,羞羞的,欲前又止,正互相輕推著讓別人上前;風拂荷葉所發出的細細聲響,恰如少女們正耳語著評判新人的衣著容貌。我走近荷塘,托起一片荷葉,但見葉面潔凈,三大兩小白銀似的水珠,在低凹處滾動,一經碰撞,凝起,復又分裂。離岸不遠處,有一枝荷花,花蕾半開,欲綻未綻。此時,晨曦初動,東方露出一抹燦燦的紅霞,四周已明亮許多。幾只趕早覓食的小鳥,一路鳴叫著掠過荷塘。一只蜻蜓,穩穩地飛著,倏忽一轉,滑向塘中,又慢慢地回飛,停在我身邊的荷花上,紋絲不動。眼前有一蓮蓬,探身去采,卻沒夠著。

田野裏起了薄霧,在荷塘上方覆了一層淡淡的朝靄。霧拂臉上,似雨非雨,讓人覺著涼爽。四周除了蟲鳴,還有荷葉浮動時輕微的磨擦聲。我怔怔地望著荷塘出神,憶起當年在濰坊錯把睡蓮當荷賞的往事。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在連隊當戰士,正隨部隊在濰坊施工。團支部過團日,副指導員領我們到“十笏園”賞荷話人生。十笏園是個明代建築,因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濰縣做官,寫過它而使之聞名。該園春雨樓前的小池內,浮有數葉睡蓮。荷池邊,副指導員引導大家以“出汙泥而不染”為題發言,但當有人問為什麼會不染時,無人能夠作答。隨後,有人說睡蓮並不是古人稱贊的那種蓮,有人反駁,到最後,也沒搞明白到底是不是。事後,查了資料,才知道睡蓮原產於埃及,葉小,花在晚間才開,確非人們常說的那種蓮花;才知道,蓮花有百種之多,古希臘的蓮叫棗蓮,為叢生灌木;才知道,只有水生的開白色或粉紅色花的那種,才是我們常說的荷花……

晨光漸濃,霧漸漸散去,荷塘清晰地袒現在我的眼前。我驚喜地發現,放眼望去,滿塘翠綠中,竟看不到半點殘枝敗葉;一枝枝吐著粉艷的荷花,搖曳著,更襯出荷葉的碧和藍。我望著眼前這方荷塘,覺得它太小了。古人楊萬裏詩說:“接天蓮葉無窮碧”,那是何等博大!陸遊的詠荷詩,其名即為《夢行荷花萬頃中》,萬頃之廣,確非眼前這小小荷塘能比。但轉眼一想,仍覺滿心欣慰:美色得之於目,有一足矣,何必求其多。此處的荷花,雖只生存於區區方塘,但送素月,迎朝陽,經風雨,獻清純,同樣值得人們喜之愛之。我記起了古代詞人李?詠蓮的《南鄉子》: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遊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競折荷團遮晚照。

詞人畫的是一幅晚照采蓮圖:落日沈沈,紅霞滿天,一個文弱的詞人坐著彩船臨近蓮塘,那群美麗的采蓮女們見了,暗生仰慕,偷眼看著,為掩羞怯,便用荷葉遮臉,佯作遮擋夕陽……

我笑了。我這裏現在是早晨,沒有詞人,沒有小船,更沒有采蓮女。有的,只是一方荷田,滿池清風,數枝蓮花,三五小鳥,以及一個難得有此悠閑到這裏散步的人。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