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書家——顏真卿(圖)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東方朔畫贊碑》(國學網絡圖片)
◎明訓
【明心網】顏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北萬年(陜西西安)人,出身文人世家。祖上顏師古、顏之推都是有名的文學家。唐玄宗時考中進士,開啟政治生涯。顏真卿秉性耿介正直,為政清廉,官至武部員外郎。只可惜,清官難為奸臣所容,他因不阿於權貴,直言不諱,為楊國忠所陷,貶為平原(山東)太守。安史之亂,顏真卿抗賊有功,再度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並被封為魯郡開國公,後人因此常以「顏魯公」相稱。顏真卿仕途並未因此而順遂,安史亂後積弱已久的大唐帝國已掩不住病態,朝廷盡是奸臣宦官當道,忠貞剛烈的顏真卿頻為小人構陷,政治生涯屢遭不幸。藩鎮叛亂,他奉命前往叛將李希烈處勸降。因不屈服於威逼利誘,後為李希烈縊殺。
顏真卿一生忠烈悲壯,在唐朝當代,他忠義的聲譽幾乎掩蓋了他的書名。事實上對於書法,顏真卿也是篤志一生,用功甚深。
顏真卿的字宛如其人,沈著,剛毅。歐陽修《集古錄》魯公「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作為唯一能和「書聖」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後輝映的書法家,顏真卿在書史上有豐偉的建樹。他一改初唐瘦硬的書風,以凜然正氣,化秀媚為雄渾,開辟了一條寫楷書的新路。這種新的美學觀所體現出的書法特質是: 筋肉飽滿,線條豐潤而富彈性,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由於唐太宗對王羲之的書法推崇備至,因此初唐、盛唐書風以清秀婉媚、瀟灑俊逸為基調。顏真卿的書法則透出剛正、坦蕩的將帥之風,筆落處,大刀闊斧,不加雕飾,其所遺留下來的巍巍豐碑包括《東方朔畫贊碑》、《郭家廟碑》、《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李玄靜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無不展現出這種雄強渾厚、宏博開張的壯闊之氣。

《麻姑仙壇記》(國學網絡圖片)
劉熙載《書概》「書,如也,如其才,如其學,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衡諸於不同書家多樣的書藝面貌,這種審美理論固然有其局限性,但在顏真卿其人其書卻得到完美的應證。顏真卿的書法作品裏充分的體現出人格內涵,可以說是卓越的人格與藝術風格的完美統一,是善與美的結合,因此得以光耀千古,被後世奉為圭臬。
參考資料:
(1) 趙冷月(編) (1993) 《十大書法家》 臺北: 世界文物出版社
(2) 陳振濂 (2002) 歷代書法欣賞著》臺北: 蕙風堂筆墨有限出版公司出版部
發稿:2004年8月10日
更新:2004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