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華夏歷史真貌:信史之開端――商朝(二)

——(公元前1766年――前1122年)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心緣

【明心網】殷商的發展

*太甲思過重施德政

商湯去世之後,因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弟外丙為帝,這就是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去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為帝,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去世,伊尹就擁立太丁之子太甲為帝。太甲,是成湯的嫡長孫,就是太甲帝。

太甲帝臨政三年之後,昏亂暴虐,違背了湯王的法度,敗壞了德業。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湯的葬地桐宮。此後的三年,伊尹代行政務,主持國事,朝會諸侯。

太甲在桐宮住了三年,悔過自責,重新向善,於是伊尹又迎他回到朝廷,把政權交還給他。從此以後,太甲帝修養德行,諸侯都來歸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寧。伊尹對太甲帝很贊賞,就作了《太甲訓》三篇,贊揚帝太甲,稱他為太宗。

太宗去世後,兒子沃丁即位。沃丁臨政的時候,伊尹去逝了。又經過三世,到雍已帝時,國勢已經衰弱,有的諸侯也不來朝見了。

*太戊從諫修德

雍已去世,他的弟弟太戊即位。這就是太戊帝。太戊任用伊陟為相。當時國都亳出現了桑樹和楮樹合生在朝堂上的怪異現象,一夜之間就長得有兩手合圍那麼粗。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詢問。伊陟對太戊帝說:“我曾經聽說,妖異不能戰勝有德行的人,會不會是您的政治有什麼失誤啊?希望您進一步修養德行。”太戊聽從了伊陟的規諫,那怪樹就枯死而消失了。伊陟把這些話告訴了巫鹹。巫鹹寫下了《鹹艾》、《太戊》,頌揚了太戊帝的從諫修德。就這樣,殷商的國勢再度興盛,諸侯又來歸服。因此,稱太戊帝為中宗。

中宗去世,經過中丁、外壬到河亶(dan,旦)甲即位,殷朝國勢再度衰弱。

河亶甲去世,他的兒子祖乙即位。祖乙帝即位後,修德於天下,殷又興盛起來。

祖乙去世,他的兒子祖辛帝即位。又經過三代到陽甲帝在位的時候,殷的國勢又衰弱了。

自中丁帝以來,廢除嫡長子繼位制而擁立諸弟兄及諸弟兄的兒子,這些人有時為取得王位而互相爭鬥,造成了連續九代的混亂,因此,諸侯沒有人再來朝見。

*盤庚遷都遵循德政

陽甲帝去世後,他的弟弟盤庚繼位。盤庚即位時,殷朝已在黃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盤庚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了成湯的故居。

商朝歷史上,為擺脫政治動亂和災害困擾,商王多次遷都:仲丁自亳遷於囂(今河南滎陽);河甲自囂遷相(今河南內黃);祖乙居庇(今山東定陶);南庚自庇遷奄(今山東曲阜);盤庚自奄遷殷(今河南安陽市)和後來的武乙自亳遷到了河北。在這第五次遷移時,商朝的民眾一個個怨聲載道,不願再受遷移之苦。盤庚見此情況,就告諭諸侯大臣說:“從前先王成湯和你們的祖輩們一起平定天下,他們傳下來的法度和準則應該遵循。如果我們舍棄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麼能成就德業呢?”這樣,最後才渡過黃河,南遷到亳,修繕了成湯的故宮,遵行成湯的政令。此後百姓們漸漸安定,殷朝的國勢又一次興盛起來。因為盤庚遵循了成湯的德政,諸侯也紛紛前來朝見了。

“盤庚遷殷”是商代歷史的一個巨大的轉折點,扭轉了商王朝的頹勢,走上了中興的道路,出現了“百姓由寧,殷道復興”的政治局面。從此商王朝結束了屢次遷都的動蕩歲月,迎來了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新時期。

盤庚遷到新邑之後,當時並沒有把這個地方叫做“殷”,甲骨文中把它稱作“大邑商”,商朝也不稱為殷朝。周滅商後,為了表示對商人的輕蔑,便把商都附近商王的田獵區殷原這個“殷”地名稱呼商人。於是,商朝也就稱為“殷”或“殷商”。經考古發掘,殷在今河南安陽西北小屯村一帶,面積達二十四平方公裏,這只是考古發掘面積,其實際面積應該比這更大一些。這座商朝王都在武王滅紂以後遭到破壞,逐漸廢棄,成為廢墟,故稱“殷墟”。

盤庚帝逝世,他的弟弟小辛即位,這就是小辛帝。小辛在位時,殷又衰弱了。百姓們思念盤庚,於是寫下了《盤庚》三篇。小辛帝逝世以後,他的弟弟小乙即位,這就是小乙帝。

*武丁復興商朝

小乙帝逝世,他的兒子武丁即位。武丁帝即位後,十分想復興商朝,但一直沒有找到稱職的輔佐大臣。於是武丁三年不發表政見,政事由冢宰決定,自己審慎的觀察國家的風氣。有一天夜裏他夢見得到一位聖人,名叫說(悅)。白天他按照夢中見到的形象觀察群臣百官,沒有一個像是那聖人。於是派百官到民間去四處尋找,終於在傅險找到了說。這時候,說正服刑役,在傅險修路,百官把說帶來讓武丁看,武丁說正是這個人。找到說之後,武丁和他交談,發現果真是位賢德聖明之人,就任他為國相。從此,國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因在用傅險這個地方找到說,就用傅做為說的姓,管他叫傅說。

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湯。第二天,有一只野雞飛來登在鼎耳上鳴叫,武丁為此驚懼不安。大臣祖己說:“大王不必擔憂,先辦好政事。”祖己進一步開導武丁說:“上天監察下民是著眼於他們的道義。上天賜給人的壽運有長有短,並不是上天有意使人的壽運夭折,中途斷送性命。有的人不遵循道德,不承認罪惡,等到上天降下命令糾正他的德行時,他才想起來說‘怎麼辦’。唉,大王您繼承王位,努力辦好民眾的事,沒有什麼不符合天意的,還要繼續按常規祭祀,不要根據拋棄正道!”武丁聽了祖己的勸諫,修行德政,商朝的國勢逐漸強盛。

武丁時期,商王朝的版圖和政治影響空前擴大,以王畿為中心,商朝的統治區域西至今陜西西部,東至大海,北至遼寧,南至漢水以南的長江流域,包括今河南、山東、河北、山西、陜西、安徽、湖北的大部以及江南的一部分,可能還包括今內蒙古的某些地方。
武丁在位期間,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達到了商朝的鼎盛階段,進入了繁榮時期,史稱“武丁中興”。

武丁帝去世後,他的兒子祖庚帝即位。祖己贊賞武丁因為象征吉兇的野雞出現而行德政,給他立廟,稱為高宗,寫下了《高宗肜(榮)日》和《高宗之訓》。

殷商的衰落和滅亡

祖庚帝去世後,他的弟弟祖甲即位,這就是甲帝。甲帝淫亂,殷朝走向衰落。甲帝去世,兒子廩辛即位。廩辛去世,他的弟弟庚丁即位,這就是帝庚丁。庚丁去世,他的兒子武乙即位,這時,殷都又從亳遷到了黃河以北。

*不敬天地的暴君武乙之死

武乙暴虐無道,曾經制作了一個木偶人,稱它為天神,讓旁人替他下子,來跟他下棋賭輸贏。如果天神輸了,就侮辱它。又制作了一個皮革的囊袋,裏面盛滿血,仰天射它,說這是“射天”。有一次武乙到黃河和渭河之間去打獵,天空中突然打雷,武乙被雷擊死。其在位時間僅有四年。

武乙死後,他的兒子太丁帝即位。太丁帝死後,他的兒子乙帝即位,乙帝即位時,殷朝更加衰落了。乙帝去世後,小兒子辛繼位,這就是辛帝。

*紂淫亂滅國

天下都管辛帝叫“紂”,因為“紂”表示殘義損善。

紂雖然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但是他剛愎自用,拒絕臣下的諫勸;他善於掩飾自己的過錯,而憑著一些才能在大臣面前自我誇耀,憑著聲威到處擡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還迫害賢良、殘害百姓。他嗜好喝酒,放蕩作樂,寵愛女人。他特別寵愛妃子妲己,一切都聽從妲己的。他讓樂師涓為他制作了新的淫樂樂曲,以供玩樂。

他還加重賦稅,把鹿臺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鉅橋糧倉的糧食裝得滿滿的。他多方搜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擴建沙丘的園林樓臺,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裏面。他對鬼神傲慢不敬。他招來大批戲樂,聚集在沙丘,做“酒池肉林”,即用酒當做池水,把肉懸掛起來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其間追逐戲鬧,飲酒尋歡,通宵達旦。

紂如此荒淫無度,百姓們非常怨恨他,有的諸侯也背叛了他。於是他就加重刑罰,設置了叫做“炮烙”的酷刑,讓人在塗滿油的銅柱上爬行,下面點燃炭火,爬不動了就掉在炭火裏。紂的臣子中有三公,為西伯昌、九侯、鄂侯。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紂,她不喜淫蕩,紂大怒,便殺了她,同時把九侯也施以醢刑,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強諫,結果鄂侯也遭到脯刑,被制成肉幹。西伯昌聞見此事,暗暗嘆息。崇侯虎得知,向紂去告發,紂就把西伯囚禁在羑裏。西伯的僚臣閎夭等人,找來了美女奇物和好馬獻給紂,紂這才釋放了西伯。西伯從獄裏出來之後,向紂獻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請求廢除炮烙這一酷刑。紂答允了他,並賜給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夠征伐其他諸侯,這樣他就成了西部地區的諸侯之長。紂任用費仲管理國家政事。費仲善於阿諛,貪圖財利,殷國人因此不來親近了。紂又任用惡來,惡來善於毀謗,喜進讒言,諸侯因此越發疏遠了。

西伯回國,暗地裏修養德行,推行善政,諸侯很多背叛了紂而來歸服西伯。西伯的勢力更加強大,紂因此漸漸喪失了權勢。大臣比幹勸說紂,紂不聽。

後來,西伯攻打饑國並滅掉了它,紂的大臣祖伊聽說後既怨恨周國,又非常害怕,於是跑到紂那裏勸諫道:“上天已經斷絕了我們商國的壽運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兇的人預測,還是用大龜占蔔,都沒有一點好征兆。我想並非是先王不幫助我們後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絕於天,所以上天才拋棄我們,使我們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國的民眾沒有不希望商國早早滅亡的,他們說:‘上天為什麼還不顯示你的威靈?滅紂的命令為什麼還不到來?’大王您如今想怎麼辦呢?”紂說:“我生下來做國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嗎?”祖伊回國後說:“紂已經無法規勸了!”

西伯昌死後,周武王率軍東征,到達盟津時,諸侯背叛殷紂前來與武王會師的有八百國。諸侯們都說:“是討伐紂的時候了!”周武王說:“你們不了解天命。”於是又班師回國了。

紂更加淫亂,毫無止息。微子曾多次勸諫,紂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後逃離了商。比幹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就極力勸諫。紂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幹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箕子見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了奴隸。紂知道後又把箕子囚禁起來。商國的太師、少師拿著祭器、樂器,急急逃到周國。

紂的暴行,也引起了上天的震怒。商朝末年,發生了一次地震。《竹書紀年》載:“帝辛四十三年春……峣山崩。”另據《淮南子》載:“殷紂時,峣山崩,三川涸。”史籍在解釋地震原因時說:“紂王無道,故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這加速了商王朝的崩潰,也預示著商朝氣數已盡。

周武王見時機已到,就率領諸侯討伐商紂。紂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周歷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紂的軍隊被打敗,紂倉皇逃進內城,登上鹿臺,穿上他的寶玉衣,自焚而死。商紂王重蹈了六百多年前夏桀的覆轍。周武王趕到,砍下他的頭,掛在太白旗竿上示眾。周武王又處死了妲己,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幹的墳墓。封紂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承續殷商的祭祀,並責令他施行盤庚的德政,殷商的民眾非常高興。於是,周武王做了天子。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