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華夏歷史真貌:中國文化的又一輝煌時期 宋朝(十)

——(公元960年--1279年)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心緣

【明心網】

音樂和服飾篇

音樂

宋和金時期音樂文化的發展以市民音樂的勃興為重要標志,比隋唐音樂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隨著都市商品經濟的繁榮,適應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遊藝場“瓦舍”、“勾欄”應運而生。在“瓦舍”、“勾欄”中人們可以聽到叫聲、嘌唱、小唱、唱賺等藝術歌曲的演唱;也可以看到說唱類音樂種類崖詞、陶真、鼓子詞、諸宮調,以及雜劇、院本的表演。

這當中唱賺中的纏令、纏達兩種曲式結構對後世戲曲以及器樂的曲式結構有著一定的影響。而鼓子詞則影響到後世的說唱音樂鼓詞。

在金統治區域內流行的是以講唱為主的一種戲曲,叫諸宮調。其中歌唱占了較重的分量。諸宮調可以說是唐末說唱文學的總匯,它不只用同一宮調中許多不同的曲調組成套數,而且許多不同宮調、套數編綴成一個長篇故事。

此外,在隋唐曲子詞的基礎上,宋代詞調音樂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這種長短句的歌唱文學體裁可以分為引、慢、近、拍、令等等詞牌形式。在填詞的手法上已經有了“攤破”、“減字”、“偷聲”等。南宋姜夔是既會作詞,又能依詞度曲的著名詞家、音樂家。他有十七首自度曲和一首減字譜的琴歌《古怨》傳世。這些作品多表達了作者關懷祖國人民的心情,描繪出清幽悲涼的意境,如《揚州慢》、《鬲溪梅令》、《杏花天影》等等。

宋代的古琴音樂以郭楚望的代表作《瀟湘水雲》開古琴流派之先河。作品表現了作者愛戀祖國山河的意趣。

在弓弦樂器的發展長河中,宋代出現了“馬尾胡琴”的記載。在樂學理論上,宋代出現了燕樂音階的記載。同時,早期的工尺譜譜式也在張炎《詞源》和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出現。近代通行的一種工尺譜直接導源於此時。

宋代還是我國戲曲趨於成熟的時代。它的標志是南宋時南戲的出現。南戲又稱溫州雜劇、永嘉雜劇,其音樂豐富而自然。最初時一些民間小調,演唱時可以不受宮調的限制。後來發展為曲牌體戲曲音樂時,還出現了組織不同曲牌的若幹樂句構成一種新曲牌的“集曲”形式。南戲在演唱形式上已有獨唱、對唱、合唱等多種。傳世的三種南戲劇本《張協狀元》等見於《永樂大曲》。

服飾

宋朝漢族男子服飾服沿襲了唐代大襟右衽交領和圓領這兩種傳統服飾式。圓領式樣,相比唐朝,宋朝男服袖口變的寬大。

宋朝漢族女服分三種:一為自皇後、貴妃至各級命婦所用的“公服”,一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兇服稱“禮服”;一為日常所用的常服,基本式樣有兩種:大襟右衽交領和對襟。宋代官家服飾普遍十分奢侈,民家著裝也很講究。不但衣料選擇考究,而且梳妝也很特別,有的紮發垂肩,有的雲光巧額鬢撐金鳳,貧者還有用剪紙裝飾頭發,身上抹香,足履繡花等。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