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飛奔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劉向東【明心網】公元前四世紀,一個名叫皮司的意大利小夥子因觸犯暴虐的國君被判處絞刑。孝子之心使他懇請暴君允許他回家與父母訣別,橫遭拒絕。情急之中,他的朋友達蒙挺身而出,願頂替皮司暫做人質。行刑之日到了,天下起了雨,皮司仍然杳無蹤跡。人們都嘲笑達蒙,傻到竟用生命來擔保友情。行刑的時刻在一分一秒地逼近達蒙,人們悄無聲息地默默註視這即將發生的悲劇。當絞索正要被套在達蒙脖頸上的時候,人們屏住了呼吸。突然,遠處傳來了皮司的呼喊聲,和他飛奔雨中的身影。“等一等!等一等!我回來了!我回來了!”他跨步跳上刑臺,繼而與達蒙熱情相擁。他眼含淚水口中念叨著對達蒙的感激之情,與好友做最後的訣別。這時,雨下得更猛,所有在場的人都感動得流下淚水,一個小夥子竟捶胸頓足,痛哭失聲。人們齊聲高喊:“赦免他!赦免他!”為這生死相托的一幕,更為他們的高尚與真誠。國君也受了感染,他一反常態,特赦了皮司,並向世人宣稱:“我願傾我所有來結識這樣的朋友!”
什麼叫“生死之交”?皮司用他“雨中的飛奔”做了最好的詮釋。將生死置之度外,將信義看得重於生命。在生與死的考驗中,平凡的皮司做出了偉大的舉動。他用他的忠誠將人類靈魂中的那些“骯臟”蕩滌得一幹二凈。
人們常說“人生如戲”。於是,便在這一借口之下開始了所謂的“遊戲人生”。到頭來還是不得不感嘆“一場遊戲一場夢”。面對雨中的皮司,不知那些背信棄義的家夥作何感慨,也不知那些“曾經的朋友”有何反應。男人是火鑄的,就該活得灑脫,活得英勇。如果膝下有約,就該“飛奔雨中”履行自己的承諾,否則,還算什麼男人。
去年高考,作文獲得滿分的蔣昕捷在他的古白話文《赤兔之死》中用關羽的赤兔馬借喻“誠信”。其中提到的“士為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值得深思;其中借用的“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令人覺醒。連動物都懂的道理,人是否也該懂?人只有“一生”,虛與實盡顯在這短暫的“一生”裏。沒有任何事物能像信義真情一樣高潔永存,超越生命。
物欲橫流,心海便渴望綠色。幾經感殤,情海也變成荒漠。這個精彩的故事讓已經踏上不惑之旅的我為之動容,也使我對友情和誠信有了更新的認識。
發稿:2003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