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孟母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明心網】孟子母仉氏(公元前?--前317年),戰國時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後人把她與徐母(徐庶母)、歐母(歐陽洵母)列為做母親的典範,號稱"賢良三母"。
據文獻記載,孟子3歲時失去了父親,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起初,他家居鄒縣城北的馬鞍山下(今名鳧村,現屬曲阜縣境),附近是一片墓地,幼小的孟子便經常學著埋墳頭、哭喪,有時搶人家的供果吃。孟母認為住在這裏不利於教養孩子,就把家辦到了鄒縣城西廟戶營。新居與市場為鄰,市場上,行商客賈,拍賣喧嘯,還有的江湖騙子瞞哄欺人。孟子受環境的影響,又去模仿商人的樣子,有時候學著騙人。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對孩子成長也不利,又把家遷到學宮之旁。鄰居的孩子都去上學,孟子嚷著也要去,孟母答應了孟子的請求。開始,孟子對學習很有興趣,時間一長就厭煩了,所以經常背著母親不去讀書。孟母聽說後非常生氣。一天,孟母正在織布,看到兒子逃學回來,拿起刀當著兒子的面把織布機上的經線給割斷了。孟母接著說,我織布供你讀書很不容易,這織機上的布是一絲一線織起來的,現在割斷了就無法織成。學問也是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你學習和我織布是一樣的道理,經常逃學怎麼能成為有用之才呢?經過孟母斷機以教,孟子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從此他旦夕勤學,終於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有名望的儒學大師。(圖片說明:孟母移屋圖,張大千)
孟母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認識到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作用,而且熟悉兒童心理,註意教育方法。是為人父母者的楷模。為紀念孟母教子之德,後人在其故裏建起了"斷機堂"。元代延佑三年(1319年),宋仁宗皇帝又追封孟母為"邾國宣獻夫人",以示褒揚。
發稿:2003年2月19日
更新:2003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