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聞樂起舞的虞美人草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譚夢溪【明心網】人常說花通靈性,那麼草是否也象花一樣有靈性呢?當今有一個叫巴格思特的美國科學家發現牛舌蘭花象人一樣有感情。一千多年前,沈括在《夢溪筆談》裏講述了一個虞美人草聞樂起舞的動人故事。
一個叫桑景舒的高郵人(今楊州附近),天生就能識別各種各樣的聲音,尤其精通樂律。他能從百物所發出的聲響中,推斷出禍福。
他聽說有一種虞美人草,一旦聽到有人彈奏《虞美人曲》時,它的枝葉會隨著樂曲舞動,而當它聽到其它的曲子時,則毫無反應。桑景舒決定一試。他找到了這種草,為它演奏了一曲《虞美人曲》,草果然能隨著音樂跳動,與傳說的一樣。經過一番鉆研,他發現《虞美人曲》的音律是吳音。於是,他就用吳地的音律作了另外一首曲子。當他為虞美人草彈奏這支曲子時,虞美人草居然照樣翩翩起舞,於是他為此曲取名《虞美人操》。《虞美人操》與《虞美人曲》的聲調完全不一樣,自始至終沒有一個樂句相似,可虞美人草依然能隨著樂曲舞動,桑景舒由此斷定,這是由於它們的音律相同的緣故。
沈括稱贊他“其知者臻妙如此”。景舒後來中了進士,位及州縣官。當時《虞美人操》在江吳頗為盛行。人們也弄不懂它為什麼是吳音。
(正見網)
發稿:2003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