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范仲淹的仁愛胸懷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

◎楊光治

出身貧苦的北宋名臣范仲淹(989—1052),是既能幹又正直的政治家。他早年在朝廷任職時,敢直言指責政事的得失,因此三次被貶;出任陜西經略使(副邊防長官)時,有效地防禦了西夏的掠犯;擔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時,聯合富弼等人實行“慶歷新政”,積極推行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改革。

他還是著名的文學家,在邊塞寫的《漁家傲》和《蘇幕遮》二詞,意境鮮明,蒼涼豪放、感情強烈,歷來膾炙人口;散文《嶽陽樓記》我國散文詩上的一座豐碑,其中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語言凝練,思想境界極高,足可以和天地共不朽。

范仲淹向來以仁愛為懷。早年被貶到浙江當官時,一位姓孫的小吏病逝,留下老婆和兩個孩子,因缺路費不能回鄉,景況十分淒涼。他知道後立即贈與俸錢數百緡(“緡”,成串的錢,一千文為一緡),帶動同僚紛紛解囊。他還租了小船,並派出一名老吏護送孤兒寡婦回鄉。為了避免途中阻滯,特賦詩一首,囑老吏經過關卡時給有關的官員看:

  一葉輕帆泛巨川,
  來時暖熱去涼天。
  關防若要知名姓,
  乃是孤兒寡婦船。

開筆兩句描繪了途程的艱辛和漫長。“關防”即軍隊防守的要塞。結句點明這是“孤兒寡婦船”,含著希望關防官吏給予關照。幫助他們順利回鄉之意。此詩沒有什麼文采,但飽含著對孤兒寡婦的關切。

他在陜西任邊防官時,有一個放貯朝廷詔旨、敕命的箋筒,是黃金鑄成的,其上還鑲著寶石,極之珍貴,但被一名老卒偷了。事發,老卒後悔莫及,驚惶不已,按法將受嚴懲,范仲淹卻沒有究治。範逝世後,詩人袁桷寫詩贊曰:

  甲兵十萬在胸中,赫赫英名震犬戎。
  寬恕可成天下事,從他老卒盜金筒。

詩從“威”、“寬”兩個方面刻畫范仲淹的形象,雖然也缺文采,但很中肯。

範鎮守邊疆時,因措施得當而威震“犬戎”(對西夏人的蔑稱),西夏人說“小範子胸中自有甲兵十萬”,不敢來犯,詩的一二句贊揚他守邊的功績。三、四句肯定他對竊金筒者的寬恕態度。古有箴句云:“得饒人處且饒人”,這雖屬於儒家的“仁”道,然而比無休止的你整我鬥要好得多。

幫助孤兒寡婦和寬恕犯錯老兵,都只是范仲淹人生途程中的小事而已,但卻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具體體現。如今,有個別官員雖然口口聲聲“為人民服務”,但卻見死不救,甚至其座駕撞倒了人也不顧而去,他們與范仲淹的品格有天淵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