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珍惜一草一木的陶侃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陶侃(公元259-334年),字士行,東晉廬江潯陽(現在江西九江)人。陶侃在東晉從縣吏一直做到荊、江二州刺史,並掌管其他六州軍事,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人物。但他戎馬生涯四十余年,卻始終保持著勤儉節約的作風,還經常勉勵部下珍惜一草一木,為國為民多做貢獻。至今人們傳誦最多的是他珍惜竹頭木屑、搬磚治懶的故事。

陶侃少時家境貧寒,父親病後,全家只靠母親一人紡線織布維持生活。為了培養他,母親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在他十六歲時,為他在縣裏謀到一個小吏的職位。剛上任不久,他就給母親弄回去一壇鹹魚,這是當時人們喜歡吃的東西。母親沒有吃,卻給他原樣退回去了,還寫信責備他不該貪私,這深深教育了陶侃。

母親的正直和勤儉影響了陶侃一生。從母親終日勞作的表情上,陶侃懂得了一切來之不易的道理。有一年,在荊州刺史的任上,因戰備需要造一批戰船,他常去現場視察督導,發現大量的剩竹頭和木屑扔得到處都是,覺得很可惜,就下令將所有的木屑和竹頭都收起來,不準棄掉。沒幾天,木屑和竹頭就堆成了小山,大家都很納悶兒。到了春節前兩天,突然天降大雪。第二天,化得衙門前到處是水,按照慣例,初一這天大家要集會,共賀新年,到時候人、車、馬來來往往,必定會將門前弄得臟亂不堪。下屬們正不知如何是好,陶侃卻胸有成竹地說:"去把木屑拉來墊上不就成了?"大家對陶侃的細心非常佩服,新春盛會如期圓滿地結束了。

陶侃去世後,東晉大將桓溫組織伐蜀,發現缺少許多裝船用的竹釘,於是將陶侃生前下令保存的竹頭全派上了用場。

陶侃不但提倡節儉,而且非常反感那些毫不珍惜財物的人。一次,他去郊區,看見一個人拿著一把沒有成熟的青稻穗,就問他為什麼這樣,那人說沒什麼,隨手采的。陶侃很生氣,訓斥道:"自己不種莊稼,還去糟蹋別人的!"當即抓起來教訓了一通。在他的節儉治奢、率先垂範的影響下,荊州地區形成了勤儉的好風尚,農業也發展很快,成為當時的富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