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常安:小糾紛和大動亂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常安

【新生10月5日訊】楊培權天安門自焚事件,雖然沒有像安徽朱正亮自焚那樣震撼,但在數十萬度假者的眼皮底下,在十一國慶的敏感時刻,仍然成為社會關註焦點。

也許是早就擬好了對策,在楊培權自焚後沒多久,新華社就發出新聞稿,對楊培權的來龍去脈進行了報道,並認為楊不過是因為一些小糾紛而作出的過激行動。

新華社的結論,讓我們看到,這似乎是安徽官員對朱正亮結論的翻版。安徽官員指控朱正亮因為心理承受力太差而導致過激行為。在安徽官員的眼裏,拆遷賠償不過是小糾紛,又何必鬧得這麼大這麼絕呢?

在朱正亮的調查訪問中,朱正亮的家庭和朱站在同一陣線。他的妻子陪著他自焚,他的兒子則在家中為父母流淚,鄰居也對他們的上訪寄予同情,然後,還有那些觀眾——就事件發表意見的讀者和評論家都譴責當局的橫蠻,並同情朱正亮的遭遇。

但在關於楊培權的背景介紹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家屬「大義滅親」不理解甚至反對反感他們上訪的證詞。據楊培權同伴袁譽立的妻子分析,他們之所以如此沈迷上訪,可能與性格內向有關,也可能是看到自己家境日漸貧寒,相比他人家境逐漸富裕而產生不平衡心理。

新華社的新聞稿還描寫了楊培權的十四歲女兒的反應,「小女孩只是含淚表示:爸爸,你不要再去上訪了,我想你趕緊回家!」

奇怪嗎?不奇怪,在文革期間,夫妻間相互揭發相互鬥爭的例子可多著呢,甚至比這更殘酷令人難以形容。人說同床異夢,在中國社會,許多家庭不過成為一個虛殼,寄生在其中的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睡在一起,但是卻像楊培權家一樣經常爭吵瀕臨離異,像袁譽立家一樣悶聲不響……。

最可恥的是,新華社在未有取得當事人楊培權等的陳述前,便利用其家人的嘴指控楊培權他們的遭遇是「小糾紛」,企圖將事件責任推到受害者本人。

更有甚者,報導引述楊袁的朋友的話說,楊是「頭腦簡單,容易受人利用」。

這不能不說他們別有用心,是在受害者的傷口上撒鹽。

出事了,都是當事人不好,都不過是「小糾紛」而引起,這就是中國傳媒的慣性思維,這也是中國官場的慣性思維。

中國的「小糾紛」太多了。這不,在朱楊自焚事件後,十月三日,天安門金水橋上又上演了一幕跳水自殺的悲劇,一名叫葉國江的北京市民因為拆遷「小糾紛」而欲在金水橋跳水自殺。據他的侄兒葉明忠說,他的父親葉國竹因參與拆遷抗議,在九月三十日(國慶之前)被捕。

據說葉國竹是北京請願市民的領導人,假如葉國竹沒有被捕呢?國慶節的天安門還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歷史上,小糾紛釀成大動亂的先例太多了,從陳勝吳廣,到李自成張獻忠,到中共開國元勛「兩把柴刀鬧革命」的賀龍……。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中國的動亂也就在眼前了。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