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國書籍出版趨勢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美國之音記者比爾茲利【新生1月31日訊】2002年剛開始的時候,美國人喜歡讀的是有關伊斯蘭教的書,有關恐怖主義的書,有關生物戰爭的書,人們都在努力探索9/11恐怖襲擊發生的原因。那麼,在以後的幾個月中,他們讀些什麼書呢?美國之音記者比爾茲利在下面的報導中,介紹了2002年美國人最愛讀的書以及這些書的作者。
去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出版業的主要話題當然就是9/11了。今年,美國出版業的話題,也還是圍繞9/11,分析探討今年有沒有讓9/11這樣的悲劇重演的原因。
美國基本圖書出版公司專門出國際事務、社會事務、以及其它非小說類的書籍。瑪蓋爾是這個出版公司的負責人。她說,今年開春的時候,她們公司出版的那些探討9/11事件原因和後果的書籍,銷路看好:“對於那些題材嚴肅的書籍來說,今年是一個銷路不錯的年頭。但是,到了夏天、秋天,看來讀者就比較喜歡描繪人們內心情感的那些書了。比如,《可愛的骨頭》這本書,還有其它一些類似題材的書籍,突然走紅,銷路猛增,讓人們吃了一驚。這類書籍,主要就是探索人類的感情。《可愛的骨頭》講是悲劇發生後人的憂傷悲痛,只不過用的是一種更為親切細膩的表現手法。”
《可愛的骨頭》是阿麗絲.塞波德的小說處女作。故事情節是通過一個14歲少女所講的故事來展開的。這個少女被謀殺了,她在天上俯瞰人間她親人的生活,觀察他們的喜怒哀樂。
今年,美國出版界出了很多同9/11事件有緊密關系的書籍。美國基本圖書出版公司的瑪蓋爾認為,這類書籍出得太多了,所以有的書籍出版後,根本無人問津:“我們出版了一本好書,作者是特裏.格爾威,書名是《舍己救人》,內容是介紹紐約消防隊歷史的。這本書,因為主要不是描寫9/11的,所以沒有多少讀者,而本來這麼一本好書,是應該有更多的讀者的,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在9/11後,精神上的弦繃得太緊了,需要松弛一下了。”
可是有幾本書,因為直接描寫9/11而銷路直線上升,大獲成功。在暢銷書中名列前茅的,是麗薩.比莫的回憶錄《咱們拼了!》。這本書的書名是作者的丈夫陶德.比莫在飛機上對其它乘客所說的一句話。當時,陶德正在被歹徒劫持的飛機上,後來由於陶德和其它乘客的英勇搏鬥,恐怖分子的陰謀沒有能得逞,飛機墜毀在匹茨堡附近。麗薩在她的書中,回憶了丈夫的一生,也寫到影響了他們夫婦的宗教信仰:“我想,最好能從更廣泛的角度來介紹一下比莫,而不僅僅是從9/11後新聞媒體報導中所得到的一種形像。我想告訴大家,是什麼東西支配了他在9/11當天的行動,而他在行動的時候,他的思想寄托又是什麼?”
另外一個在9/11後成了美國英雄的,是紐約前市長朱力亞尼。他今年出了一本暢銷書,書名是:《領導人》。他在書中回顧了自己的一生,探討了那些有工作效率的領導人的品質。這些人裏,既有倍受愛戴的領導人,也有臭名昭著的領導人。朱力亞尼說:“談到領導人,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領導人也可能是好人,他們會帶領人們向上,提高人們的素質和水平,救民於水火之中,千方百計地保護人民。當然,領導人,也可能是一種壞人,他們把人民推進萬劫不復的深淵。”
朱力亞尼的書銷路相當不錯。《華盛頓郵報》報導說,有些人的名聲同朱力亞尼不相上下,但是他們今年出的書的命運,就不如朱力亞尼的書了。這些人包括著名作家斯蒂芬.金,還有湯姆.克蘭希。今年,大出風頭的是一批名不見經傳的作家,比如,《可愛的骨頭》的作者阿麗斯.塞波德。他們的書在暢銷書排行榜上一待就是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另外,這些以前默默無聞的作家在今年的全國圖書獎上也大放異彩。在十一月舉行的頒獎儀式上,小說類評審委員莎科奇斯向這些作家表示了敬意:“今年,許多嶄露頭角的作家,遇到的是讀者的大聲喝彩。這批新生代作家,真是創造了奇跡,我願意向他們表示敬意。他們的新作,以及接下來第二本小說,展示了在新的世紀當中,美國新一代才華橫溢的作家的美好前景。”
在得到提名的人裏面,羅伯特.卡羅是少數幾個有些名氣的作家。他贏得了非小說類圖書獎,他獲獎著作的書名是《參議院的主人》。他寫了四本研究美國前總統林登.約翰遜的專著,而《參議院的主人》是這套書中的第三冊。而在新一代作家中,朱麗亞.格拉斯以其處女作《三個六月》贏得了小說類作品大獎。在發獎典禮上,格拉斯盛贊了書籍的力量:“書籍, 在我們閱讀它的時候,可以轉化為完全不同的形態。一本書,可以是一艘航船,可以是狡兔的一個洞穴,也可以是一片奇妙無比的沙漠,也可以是小的時候你非常需要她來照顧,但卻失去了的慈祥的奶奶。”
有些觀察人士,對書籍這種經受了時間考驗的印刷裝訂形態能繼續存在下去,感到驚訝。近年來,人們一直議論說,電子書籍可能會很快就會取代傳統這種印刷書籍。但是,基本圖書公司的瑪蓋爾說,到目前為止,這種可能性還不大:“現在,你可以通過Amazon.com 或者B&N.com來從網上購買書籍,這是電子網絡對圖書業最大的影響。我的確是這樣認為的,那就是,用電子方式傳播書籍,將會越來越普遍。但是,我們還是喜歡傳統的技術。以前的那種出書的方式,既簡單,又方便讀者閱讀。”
瑪蓋爾說,如果說要查閱資料,或者說進行科學研究,那麼,電子出版方式可能會越來越重要了。但是,如果說到小說和其它一般文章,那麼讀者還是喜歡捧著一本書來讀,而且讀完後,還可以放在書架上,妥善保存起來。
發稿:2003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