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香港的叔叔阿姨幫你交學費,你會說甚麼?——「我會謝他一輩子」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蘋果日報/中國專題組【新生1月26日訊】「我會謝謝他一輩子,用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向他們報答。」下學期瀕臨失學的貴州省惠水縣甲壩學校品學兼優中一女生陸順秀,乍聞或有香港的叔叔阿姨願資助她繼續念書的消息時,串串淚珠如雨落下,哽咽說出這番話,叫人看得揪心不已。
上月底,本報報道了甲壩學校的學生要借錢借米讀書,每學期只能用一支鉛筆的消息後,很多熱心讀者捐錢捐物資,記者趕在學校放寒假的散學禮前,帶部份捐款和文具重返甲壩學校時,再次強烈感覺到這的學生那份殷切的期盼,聽得最多就是「叔叔,我真的很想讀書」這句話。
可惜風雨無情,當地月前遭受近年最嚴重天災,稻米失收嚴重,不少學童恐怕都要因而輟學。那一晚,天氣嚴寒,記者在窗戶破爛的教室昏黃的燈下,與多名寄宿學生聊到可能要失學時,大家都是一臉的惶恐、焦慮,像奪去他們的寶貝般憂慮。
「現在我家要借糧借錢」
初一班九十多人中考第二的陸順秀說:「我家只有一個人的田地,去年夏天的大雨,把莊稼打壞了。今年我家才得五擔米(二百五十公斤),要供六口人吃。現在我家已要借糧食、借錢。媽媽常常感到胸口疼,但沒錢醫治,我爸爸、媽媽借錢都不讓我們知道。」
那麼,你怎知道他們借錢了?
「是別人告訴我的。」她續說:「每個星期我從家帶四、五斤米到學校,和妹妹一起吃。」今年十一歲的妹妹陸順珍,也在甲壩學校讀五年級。
吃得飽嗎?
陸順秀垂下頭說:「飽的,勉強過得去。」
吃甚麼菜?
「辣椒。」
就只有辣椒嗎?
「是的。」
衣服夠嗎?
「夠的,我可以穿媽媽的衣服。」
有甚麼願望呢?
「夢想是可以考上大學」
「我的夢想是將來考上大學,當醫生,希望可以幫助這沒錢治病的人。去年,我得了腎炎病,走遠路的時候特別疼。從我們家來學校,走快點要兩個半小時,慢一點要走三個小時。那時候,走一步都覺得很難,會很痛的。」
在上學的路上,有哭過嗎?
「當然哭啦,不過,叔叔,我真的很想讀下去。現在病還沒完全好,有時候還是會疼。」陸順秀一面說,豆大的淚珠不停落下,十多人在空洞洞的教室靜默無聲。她續說:「媽媽說,明年弟弟要上學,四姊妹上學,我們吃不了那種苦……這個學期還沒開學的時候,我就開始擔心,甚麼時候不能再上學。」
淚珠一顆顆不斷滴下來
如果香港的叔叔阿姨能幫你交下學期的學雜費和住宿費(一百七十五元人民幣),你有甚麼話對他們說嗎?
她低下頭,不斷湧出的淚珠一顆一顆滴下來,瑟縮單薄的雙肩說:「我會謝謝他一輩子,用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向他們報答……」說的、聽的都紅眼睛,沈默不語。
「上天好像懲罰我們」
「今年上天好像對我們擺榜鄉懲罰了……」去年夏天,正值稻米開花的時候,擺榜鄉下了兩個星期暴雨,令大部份禾稻結不出谷粒。稻米失收,使本來已經艱苦度日的農戶雪上加霜,比往年更早要借糧度日,根本交不起子女下學期的學費。
去年大雨 莊稼全被打壞
甲壩學校的一位老師說,若非香港的好心人這次的捐助,恐怕更多同學要提前告別瑯瑯的讀書聲,寒假後再不能到學校上課了。記者這次帶部份讀者捐款重返甲壩學校,替最有需要的二百多名學生繳交部份學雜費,亦因為這筆捐款來得及時,使他們暫免失學之苦。
說到農戶苦況,被老師視為成績好、又樂於助人的中二學生曾凡強嘆了口氣,幽幽地說:「今年這個天,好像對我們擺榜鄉給懲罰了。我們本來就很窮,在我們這地方,不受天災的時候,米都不夠吃。去年的大雨,把莊稼都打壞了,今年的失收是普遍性的,整個擺榜的米都壞了。」
在初一考第一的李順美接說:「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都跟爸爸媽媽為了上學而爭辯,有時候看到他們的負擔那麼重,盡管自己很想很想讀書,要開口,也覺得為難。」
善款及時到 學生免失學
甲壩學校的羅天祥站長表示,由於受到天災影響,農戶嚴重失收,原來預料今年開春後,很多同學都不會重返校園的,但這次卻得到香港好心人的幫助,恍如一陣「及時雨」,令學校可以替最困難、面臨輟學的學生代交學雜費用,使他們有機會繼續接受教育,「這一點,我衷心感謝每一位關心和愛護他們的人」。
雪落在老師臉上凍醒了
甲壩學校的宿舍條件仍然很差。早前一個大雪晚上,雪花透過洞穿的窗戶,落在一名熟睡老師的臉龐上,將他從香甜的睡夢中凍醒。
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李家明老師說:「早段時間我們這下了一場大雪,當時很冷,有些學生穿水鞋上學,由於沒有襪子,面是冰冷的。每次我背過臉去,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就聽到連串腳踏地下的『冬冬冬』聲響。他們太冷呀,卻不敢在我面前這樣做。我就跑到學校外面的商店,借來一些紙箱,然後把學校洞穿的窗戶給硬封住了。」
師生的宿舍均有漏洞,下大雪那晚,羅天祥站長在睡夢中蒙?地感到臉上又冷又濕,凍醒了才發現大雪透過洞穿的窗戶打到臉上。學生的被也被雪花弄濕。
女生寒天下哆嗦發抖
記者在學校的那晚上,氣溫冷得只有幾度,在宿舍跟十多名初中生傾談,一個女生不斷哆嗦、發抖。她說:「有點冷,我的外套洗了,還沒幹。」記者立刻拿出一件讀者捐贈的毛衣給她,讓她穿上。
散學禮上人人獲贈新鉛筆
甲壩學校今年的散學禮與往年不同,數百名學生興奮雀躍,大家手中多了一份新年禮物:港人捐助的兩支鉛筆。學生們把玩這得來不易的「寶貝」,一時間,竟然舍不得放進書包,因為他們每學期只得一支鉛筆,即使鉛筆用至只剩手指頭般長,他們也要纏紙駁長來用。
本月十七日舉行的散學禮很簡單,沒有布置與裝飾,但小朋友很開心。除讀者捐贈的學費和物品,記者還帶來少量糖果,請山區小朋友吃,並向他們介紹,這是鳥結糖、大白兔糖,那是珍寶珠、棉花糖。由於人數多,每人只分得一粒,小朋友跟同伴分享糖果的味道,吃完了還在回味這種陌生的回憶。與此同時,臺上的老師爭相傳閱讀者給學校的信和問候卡。
「我們一定要奮發努力」
吃完糖果後,散學禮正式開始,老師們將讀者捐贈的鉛筆、擦膠、顏色筆、筆刨、衣物等逐一分發給學生,每人分得兩支鉛筆,高班的可多分一支鉛芯筆,低班的同學則多分一塊擦膠。小朋友接過擦膠,都擺在小小的手掌心,比較顏色和形狀,另一些同學則將鉛筆一支接一支地「駁」起來,變成長長的「旗桿」,亦有人圍在一起研究新奇的鉛芯筆的用法。
最後,陳欲洲校長訓勉說:「感謝香港的叔叔和阿姨,使許多原來不能入學的同學,能高高興興地背書包上學。我們一定要奮發、努力,不要辜負社會各界對我們甲壩學校的希望。」然後,就讀小學的小朋友就開始個多月的寒假了。
萬水千山外 關懷苦學生
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報報道了貴州甲壩學校的學生艱苦求學的情況,引起讀者很大的回響:何文田一位「師奶」捐贈了很多袋衣物,太古城有個小朋友捐贈了許多新舊文具,有醫生寄來一大包當地極為缺乏的基本藥物,還有許許多多不留名字的讀者,對萬水千山外一群陌生小朋友點點滴滴、細致無遺的關懷,令人感動。
真沒想過,秋天才告別這家讓人牽掛的學校,冬天未過,又風塵仆仆地再來到這偏遠的山鄉作客。小別重逢,學校一張張熟識的師生臉龐,鄉鄰般純樸的笑容中,流露一種獨特的親切感,學校還是用最好的菜招呼我們兩個遠道而來的稀客,學生們聲聲「叔叔,我很想讀書」,教人難以忘懷。
甲壩學校的情況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更多人能關註內地兒童的失學問題,給內地學童一點幫助,讓他們有個讀書的機會,即使要走幾小時的山路去上學,他們亦無怨無悔。
讀者捐款代窮困生交學費
年近歲晚,記者身懷二萬五千二百元人民幣(二萬四千港元)的讀者捐款,背囊加手提行李,大包小包地背負讀者捐贈的衣物、文具,趕到貴州甲壩學校時,正好是散學禮前一天的下午三點。
記者隨即與當時在校的十多名老師開會,商量如何能將這筆錢有效地用在學生身上,再讓羅天祥站長、陳欲洲校長以及管財務的班福澤老師點收及簽名。討論後,大家都認為盡管新落成的校舍仍是空蕩蕩的連桌椅也沒錢買,但大家還是決定將全部捐款用來代學生交付學、雜費。
資助方法是:班主任推薦各班受助學生,特別困難的學生可得全部百多元的學、雜費資助,普通窮困的可得半費資助,余此類推,再由全體老師投票通過受資助學生的名單,最後將受資助學生的具體地址、基本情況及受助金額等列表,讓家長簽名後寄回本報核實。記者臨走那天與管財務的老師一起到縣城,將捐款存入繳交學費的學校帳戶上。
(新世紀)
發稿:2003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