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學者:中國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 高速增長與就業率下降並存?
若斯基教授認為,中國經濟在1978年到1998年之間的快速發展是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個奇跡。但1998年後經濟增長速度急速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現了負增長。然而,中國對外宣布的GDP(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還是跟以前一樣高。若斯基教授認為1998年後的官方統計數據不實,太誇張。
從官方公布的勞力吸收率來看,在1980到1990之間,城鎮從農村吸收了1·15億個勞力,1990到1995之間吸收了八百萬個勞力。這十五年間城鎮經濟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從1995到2000之間,勞力的吸收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近兩千萬個。原因是,在此期間大批的國營企業工人下崗,同時新的就業機會創造率極低。若斯基教授說,不看失業率,從就業率的現況可看出他對中國近幾年來的經濟發展下降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 中國經濟發展的障礙
若斯基教授認為,近幾年來中國的經濟支柱主要有兩個。國外投資顯然是其中之一,還有就是科技發展。國外投資也促進了科技的發展。
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障礙,若斯基教授認為有幾個方面。1·(共產)黨對經濟的控制太強,特別是金融業。銀行必須把錢借給黨認為該得錢的單位。至於這些單位能否還得了債並不在考慮之中。金融界不願意這樣做也沒辦法。2·近年來國家計委在政府中的地位越來越大。在市場經濟下,計劃經濟是不需要的。計委應該逐步取消掉。然而,現在計委領導的權力越來越大。若斯基教授的中國同事告訴他,這與計委本身的職責無關,而是其主任取得了江澤民的好感。3·中國人似乎特別喜歡“巨型工程”。從中央到地方,到處都在興建大型工程。大多數這些工程發起的理由是“得到國家的支持”,而這些工程的利潤和市場需要沒人過問。
* 國家性的浪費投資
若斯基教授認為,中國長期以來國家性的浪費投資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弱點。
去年他去重慶訪問,在他住的賓館對面有一樁25層的辦公樓全是空的。這樣的空樓全國到處都是。從國家統計局的建築面積年度報表上看,1998年全國有4億8千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在施工中(包括商業和居住面積)。到今年6月,一共買出去的只有6億8千萬平方米。也就是說,把1998年造的全買掉,也只要再造2億平方米就夠了。1999年的施工面積為7億平方米。這樣就看出1999年的大部份建築面積,加上2000年的,2001年的,再加上今年的上半年的建築面積到現在為止都空著。而且這些年來,每年的施工面積都在增加。中國的經濟學家也公開承認,國家投資的政策不是基於利潤,而是基於個人權力。
* 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那麼,中國有沒有可能再次出現經濟快速增漲呢?若斯基教授對此並不很樂觀。因為這種投資制度是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而制度的改革是最難的。要改革也有兩種可能。1·大量的資產必須成為私有。但是中國現有私有企業的經濟吸收能力遠遠不夠。要想對當今的中國經濟有一點影響,私有企業的投資不是漲50%,而是至少要翻十倍。這只能慢慢來。2·領導階層的意識形態要改變。這是私有企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經過二十年來對中國經濟的觀察和研究,若斯基教授認為,要想看到領導階層對投資觀念的改變幾乎不可能。
若斯基教授總結說,盡管中國在過去二十年的一段時間裏曾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跡,但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的經濟將掙紮,有增長也不會象中國經濟學家和中國政治領導所希望的那麼好。
發稿:2002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