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市場潛在風險 不可輕忽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2月25日訊】中國的市場象一塊兒肥肉,連毫無經濟頭腦的人都會這麼認為,似乎這成了一種風氣或氣候。早在若幹年前,就有一些看好這塊肥肉的投資者把賭註壓到了這個陌生而具有神秘色彩的共產中國。甚至有的老外也學會了關系和權勢對生意不容忽視的作用。然而,也有另外的分析對中國市場的潛在危險表示擔憂,中國市場的巨大誘惑力實際上更加給投資者的風險蒙上了一種神秘色彩。中國市場的巨大的確是顯而易見的,但其背後的錯綜復雜性也是很難預料的。蜂擁而上的投資者到底能得到多少回報,過於樂觀的估計恐怕還為時過早。
中國的種種社會問題和潛在的危機,並非投資者視而不見,但人們把它當成過渡時期的暫時狀態從意識中摘掉了這個“瘤子”,而這種觀點的形成多半是幻想大於確鑿可靠的透過表面現象的調查和分析,這與投資者的賭徒心裏,和當今中國腐敗、欺騙成風及極權體制的現狀也是分不開的。有助於調查和分析的第一手資料並非可以唾手即得,即便不是這樣,莫大中國的情況也不是坐在辦公室裏可以搞得清楚的。
中國目前在亞洲經濟低潮中所表現出的反差,與眾多投資者的“慷慨”投入是分不開的,這種相對繁榮的體現事實上是缺乏真正的內動力的,說是投資者使給自己的障眼法也許更加確切,而事實上的中國受益者仍是少數,大頭流入了各級腐敗官員的腰包,小部分分到了被顧職員的手裏。那些不幸的下崗工人和生活困苦的農民卻是中國的決大多數。即便是發生在社會局部地區的這種“表面繁榮”,到底能持續多久呢?如果投資著對中國的經濟形勢的分析有所變化,或得不到預期的利益而離開時,中國的經濟前景就危險至及了。
華爾街日報在題為“大陸市場潛在風險 不可輕忽”的文章認為,盡管中國大陸市場廣大,但潛在風險不可小覷。報導並列舉社會不安、出口成長及日圓疲弱等數項風險,供有意進軍大陸的外商參考。
香港億順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艾德克洛夫特表示,就一個急速跨入世界的新興國家而言,中國大陸無疑十分誘人。過去十五年來,大陸以「不能回頭」的速度開放,還有加入世貿組織(WTO),似乎令人無法抗拒。但是,艾德克洛夫特仍警告,外國人必須註意的關鍵議題在於,世界其他地方能在大陸得到些什麼?
香港安盛投資管理公司首席投資主管高德菲表示,中國大陸有的都是潛在的可能,而不是既成的事實。而潛在可能呈現在數字上,每個項目動輒以十億計,不論是市場或人口。除了規模之外,最令外國人眩目的就是各式成長率。
高德菲接著提出兩項既定事實:第一、中國大陸所銷售的任何產品,價格都極低無比。事實上,毛利率已低到很難賺錢的地步。坦白說,在大陸上的所有投資都要長期才能回收。第二、很多人都說要早早進入,才能奪取市占率。但高德菲認為這種觀念不對,以網路股與電信股來說,兩年前進場者就沒什麼賺頭。
英商標準人壽保險公司全球策略主管米利根表示,大陸是典型的新興市場,震蕩劇烈,有很多草根資訊,唯有內行人才能獲利。
華爾街日報甚至以點餐為例。如果有人要以很低的價錢賣你餛飩湯、北京烤鴨及一籃新鮮水果,你一定要檢查筷子乾不乾凈。報導說,看看大陸一些餐廳的廚房,你就會明白風險總是存在的。華爾街日報並舉出數項風險:
1、WTO:雖然大陸將開放門戶給西方企業,但中共將在一段時間內掌控大局,而不是轟然一聲門戶洞開。而且,很多大陸企業尚未準備好與外資競爭。大型銀行背負沒有效益的國營企業的壞帳。高德菲表示,外國對手可能拉走比較好的客戶,把爛客戶都留給大陸銀行。
2、社會不安:億順的艾德克洛夫特警告,如果外商太過強勢及太過速迅地進軍,可能造成數千萬人失業。很有可能因此引發國內不安。雷曼兄弟公司即表示,都市失業率早已呈二位數,並在成長之中。
3、出口:高盛的資料指出,大陸出口成長率在去年達到驚人的12%,相較於美國衰退4.6%及日本銳減9.2%。高德菲表示,大陸依賴穩健成長的全球經濟,才能維持出口成長於不墜。她還需要7%的國內成長才能充份吸納進入就業市場,一旦國內經濟成長率不及此一水準,就會加劇社會不安。
4、貪汙:艾德克洛夫特認為,這個問題已見好轉,但好轉的部份原因是中共當局在足球場上槍斃銀行經理。他說,人權人士或許諸多不滿,但大陸可以接受西方所無法容忍的殺雞儆猴的作法。
5、股市陰影:北京當局必然會在某個時機拋售龐大的官股,這對大陸股市形成揮之不去的陰影。
6、日圓疲弱: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唯有在低價的基礎下,才能與日本及亞洲鄰國競爭。億順的艾德克洛夫特認為,日圓疲弱至一美元兌一四五日圓,將造成中共領導人不安。安盛的高德菲則認為一六O日圓才會促使人民幣跟貶。
7、公司治理:一如許多新興市場,大陸企業並不是以股東福祉為優先前提的治理型態。
發稿:2002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