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西周的衰落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公元前858到公元前853年,西周的西北連續六年大旱。關於這場大旱災,《詩經》描述道:“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饑饉,斬伐四國。”“民之無良,相怨一方。”這場旱災,由於時間持續太長,加上皇帝殘暴,結果是餓殍載途,白骨盈野。
旱災結束後,皇帝又進一步實行“專利”。所謂專利,就是專山林川澤之利,把原來公有的山林川澤霸占為己有,不許人民樵采漁獵。這一下造成了“下民胥怨,財力單竭,手足靡措”(《逸周書·芮良夫解》),達到了“民不堪命”的地步。為壓制人民的言論,歷王從衛國請來巫師,企圖借助巫術去偵察人們的竊竊私議。巫師順從厲王的旨意,肆意指控國人“謗王”。一經衛巫指控的人便遭到殺戮。這樣一來,人們都敢怒而不敢言,路上見面,以目示意。鎬京城內,一片恐怖氣氛。
周王用巫師來監視人民的不滿,這與中國采用特務機構來監視法輪功學員的一舉一動何其相似;一旦人有了讓皇帝不高興的私語就要遭到殺戮,這與當今中國,散發法輪功真相的傳單就能被捕坐牢是何其相似!
當時,大臣召公見厲王如此倒行逆施,便屢屢向他進諫。一位大臣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把水堵上,一旦潰決,傷人更多……如果硬要堵住人民的嘴巴,不讓說話,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但皇帝根本聽不進這些話,繼續一意弧行。
在天災、人禍的雙重折磨下,“民之貪亂,寧為荼毒。(《詩·桑柔》),民不堪命,都不顧一切盼望天下大亂,寧願吃更大的苦頭,不惜與暴君同歸於盡。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公元前842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沖垮了厲王的殘暴統治。也是西周王朝從此江河日下、搖搖欲墮。
西周的滅亡
公元前803年,西周又發生了大旱災。這場旱災,持續時間更為長久。大旱不僅使河流、池沼完全涸竭,而且森林、草木皆幹枯而死。農田、莊園,都變成了一片荒野。沒有糧食,連人畜飲水都發生了因難。於是,人們四出逃亡,可走到哪兒也沒有活路。旱災帶來的是一派庶民逃亡,邑裏空虛,村落蕭條,田園荒蕪的衰落景象。
這場旱災,一直持續到末代皇帝上臺繼位之時。這位末朝之君,對國事不聞不問,只顧自己享樂。
一場更大的天災--地震發生了。公元前780年,首都鎬京發生大地震,涇水、渭水、洛水三川幹涸。對於廣大百姓來說,這場地震不啻是雪上加霜,日子愈加難熬了。但皇帝依然如故,不理政事。此後,西周還出現了一些異常氣候和現象。《竹書紀年》載:“三年冬,大震電。四年夏六月,隕霜。”這裏所記述的,實際上是一種冬暖夏寒的異常氣候。冬暖則害蟲多,夏寒則傷莊稼。
這些暖冬夏雪的異象都是對亡國之君的警告。然而,天不亡人,人自亡,那天也無奈。2001年5月30日石家莊降雪;1999年6月,為了給鎮壓法輪功做準備,“兩辦”發布了欺世謊言,此後不久北京降雪,這些都值得人們去深思。
公元前771年,申候聯合犬戎,攻下了西周首都鎬京,殺死了皇帝,宣告了西周的滅亡。
發稿:2002年10月11日
更新:2002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