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怎樣泯滅的?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三七一
恐怖主義行動的目標是打擊政府威信,制造社會恐慌,這是我們不願意承認中國也有恐怖主義的原因。承認中國國內有恐怖主義,意味著承認有恐怖組織,承認有一個公然挑戰政府權威的對立面,承認我們的國家正在失去我們所宣傳的,優越於其它一些國家的種種特征。
但我也並不願意匆忙地認為恐怖主義已經在中國發現,已經構成對這個社會的嚴重威脅。在石家莊爆炸事件之前,中國,就像任何國家一樣,都發生過零星的恐怖事件。一些個人和小型犯罪組織制造的流血事件,雖然可以算作恐怖活動,但並不一定能用“恐怖主義”來描述。石家莊爆炸事件是一次極典型的、血腥的恐怖活動,雖然目前調查還在進行中,但從爆炸的特征來看,已經可以證明至少存在著一個強有力的犯罪組織。不過,要證明更多的,還需要更多的事實支持。
劉洪波昨天在FM365指出要正視恐怖主義在存在。這一點很重要,沒有正視的勇氣,恐怖活動對社會心理的破壞就會更深刻,恐怖主義者的目的也更易得逞,防範恐怖活動就會更困難。
我要補充於這種態度的是:“恐怖主義”這種字眼,就像魔鬼的名字,被人一叫,就會真的出現在身邊。所以我認為,第一,一旦確認恐怖主義已經在國內出現,就要立即正視這種現實,受到恐怖主義威脅的平民,有權知道這種威脅是什麼性質,來自什麼方向。第二,在確認之前,還需要進行平靜和詳盡的考察,包括向社會公開事件的真實情況。
二
對一個社會來說,比恐怖活動更可怕的,是它結構上的脆弱,使它易於被恐怖主義所撼動。一個穩定、成熟的社會,恐怖活動即使再血腥,也不能從根本上破壞它,不能動搖人們對當前社會組織形態的信心,不能使這個社會停止腳步。但是,對另一些社會來說,街上的每一次爆炸,都同時炸碎了它的某些心理基礎。
我不能斷言中國社會有著某種易受破壞的特征。不過,在這次恐怖事件後,我註意到的一些公共反應,使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樂觀。在石家莊街頭,人們的沈默不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容易聽到的一種議論是(我在我們的論壇也聽到類似的說法,雖然表達得比較和緩一些):“為什麼不炸某些地方呢?”“為什麼針對無辜者呢?”
這是一種可怕的見解。它意味著,很多人似乎贊同或至少不反對針對“某些地方”、“有罪者”的恐怖活動,或從其中得到快意。
我不想過多責備這些人。不過,我不能不再次看到,在我們的社會中,本應成為基石的法律精神和人道精神,是多麼脆弱。
三
對抗恐怖主義,是兩方面的事。一方面是政府和警察的工作,另一方面,必須消除社會結構的致命弱點,保護健康的社會心理。在後一方面,中國將面臨更多的困難。
不論恐怖主義是否真的已經在中國出現,我們都必須正視中國社會內部的種種危險因素。聽任這些危險因素的存在,把中國以及億萬中國人的命運托付給不可知的運氣,是比恐怖主義更可怕的一種主義。
文章稱,來自爆炸案發前線的報道稱,有關專家在調查了爆炸現場後認為,作案者采用的是定向爆破方式,應是具有專業水平的人所為,而且從所置炸彈的數量和爆炸分散的情況分析,作案者恐怕不是一人,很可能是個犯罪集團。同時又有說法,目前石家莊方面正通緝一個名叫靳如超的四十一歲男嫌疑犯,此人雙耳失聰,性格怪癖,前不久在雲南殺了女友。而這次被炸的四棟樓房都與他有聯系,其中他自家住在被炸最厲害的那棟已夷為平地的棉紡廠第十六棟宿舍樓,另三棟分別住著他的前妻一家、前妻現任丈夫的一家、他自己父母的家。
文章指出,大威力大規模夜爆住宅樓這樣的恐怖活動在中國還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震撼也是前所未有的,公安部也調去精兵強將協查此次連環爆炸案。案件的結論還有待官方的正式公布。不管最後的結論如何,此次爆炸案的影響將是深遠的,把平民無辜作為暴力的靶心,並且是大數量殺傷,似是有意制造出恐慌。
文章說,上月來京考察的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對北京申奧的各項陳述報告,在安全方面曾對暴力與恐怖給過特別關心。所以這樣的爆炸當然也令中國在申奧方面多了些壓力。
這應該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恐怖主義行動,而且我懷疑可能這會象是俄羅斯系列爆炸案一樣只是個初步行動,從目前的報道看,使用定向專業爆破技術對付手無寸鐵的居民,絕不是一般的精神異常或者一時沖動所能幹出來的罪行,而是長期預謀計劃的一部分,瘋狂的歹徒說不定會向更多的重要目標下手,希望公安部門盡快尋求線索早日破案。
(轉自<<網易>>)
發稿:2001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