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隅 : 兩封「萬言書」的妙用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吳隅近期北京傳出兩封「萬言書」,一封是鄧力群的,從左面攻擊「江核心」「右傾」,搞「修正主義」。一封是胡錦濤系統的體改辦副主任潘嶽提出的「政改方案」。據傳江對兩者都「批」了,對鄧的「萬言書」是「批評」,對潘的「萬言書」是「批」給常委傳閱。
《易經》:「窮則變,變則通」
「窮則變,變則通」,是中國人老祖宗寫的《易經》留下來的好辦法。「窮」,不光是沒有錢,而是到了盡頭的意思。走進死胡同是「窮」,辦法都使完了也是「窮」。新世紀開始的時候,「江核心」沿著老路,可以說已經走到盡頭。對臺灣,把導彈打到人家大門口,這是「窮兵黷武」。對異議人士和民主黨組黨結社,「消滅在萌芽狀態」,可謂「窮兇極惡」。為樹立自己的偉人形象,耗資億萬搞「五十大慶」,乃是「窮奢極欲」。為消滅法輪功,辦法使盡了也不管用,這叫作「黔驢技窮」。還有那最要命的腐敗,貪官越反越多,案件越反越大,級別越反越高,黨的形象也就越來越糟,現在這個黨確實是「日暮途窮」、「山窮水盡」了。
正是已經「窮」到極點,才逼得「江核心」想起了老祖宗的名言:「窮則變,變則通」。「變」什麼呢?最近北京忽然吹出一點微風,說是中共中央正考慮「政治改革」,引起一些人的興趣。
沖出瓶頸--改革政治
最早傳聞是江澤民的大內總管曾慶紅提出,要朝「民主化」來改革黨內生活。曾已經是中共要害部門中央組織部的部長,在中央書記處裏是掌實權的書記,然而在政治局裏才是個候補委員,不能正式進入最高核心,使江澤民用他代替胡錦濤的計劃一時還難兌現。因此,第四代接班人的鬥爭方興未艾。
江澤民上臺十二年,最大的失策是沒有接過歷史給他的良機,開始政治改革,使中國走上民主化的軌道。這一失策不但使他失掉開創民主時代的歷史地位,而且導致百弊叢生。現在人們都看清了,政治改革是突破中國局勢瓶頸的唯一良策,誰能抓住這面旗幟,誰就搶到了歷史給予的機會,就能開辟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曾慶紅是精明人,當然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已經發出「擴大黨內民主」的呼籲。胡錦濤小心翼翼,只踩江澤民的腳印走路,生怕越雷池半步,遭到廢黜的命運,但也舉起「政治改革」的旗幟。可見,不論是為大局著想還是為個人著想,有眼光的都看到應該抓什麼才是關鍵。
潘嶽的「政治改革方案」
曾慶紅的「擴大黨內民主」還只停在嘴上,胡錦濤的「政治改革」已經有了方案。體改辦公室副主任潘嶽,原為共青團幹部,屬「團派」。他最近提出一個「政治改革方案」,被認為反映了胡錦濤的思路。
潘嶽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中共原來是個革命黨,以革命手段奪得政權後,未改變政治體制,仍以原來的革命手段治理中國,以致不能適應和平建設之需要,使矛盾積累日深,腐敗日益嚴重,動亂因素正在發酵,有朝一日,任何一場社會沖突和經濟危機都可能激發革命。故必須讓「政治改革」走在「暴力革命」前面,才能避免革命危機,使中共統治不致崩潰。
據說這個方案有「數十萬言」,果真如此,這個「方案」也就是決心以滔滔不絕的廢話使誰也不去看它,因為黨國要人不可能有那種閑工夫。據傳此方案已博得江澤民青睞,批示給政治局常委傳閱。如果真有此事,大概也只能是個簡短摘要。
應該說,這個思路還是有一定深度的,不過這並不是潘嶽的發明。「馬上得天下,不能以馬上治之」(「馬上」指用戰爭奪取政權),是兩千多年前的政治家陸賈的思想。他用來勸導漢高祖劉邦,劉邦接受了,並立刻使新建的政權從戰爭軌道轉上和平軌道,中間雖然經過一個呂後搗亂,但到漢文帝手上,實行與民休息,輕刑薄賦的政策,很快天下大治。而中共在執政後,越發騎在「馬上」不下來了,而且一黨專政的暴虐程度比過去更加嚴重。中共黨內的改革派,黨外的異議人士,早就提出中共應放棄戰爭年代的一套,把自己從革命政黨改造為民主政黨,在中國實行憲政民主,但為中共一口拒絕,並對異議人士瘋狂鎮壓。
如此「改革」--加強一黨專政
如今中共感到自己日暮途窮,陷於山窮水盡的困境,才想藉「政治改革」找一條出路,潘嶽的方案,實際上是中共高層此種謀出路的一種嘗試。想改革政治當然是好事,因為人民本來希望中共主動改革,和平改革總比暴力革命好得多,對全社會來講是最節約的方法。但是潘嶽的方案並不是真正的改革,而是一黨專政的續命湯,因為它反對多黨制,反對普選制,反對三權分立,反對把軍隊交國家。他要建立的,是「集權式的政治體制」,一句話,決不放棄軍事獨裁,決不放棄一黨專政,而且改革後的政權,是比原來的一黨專政更強大的一黨專政。難怪這個方案被江澤民看中,並且批給常委傳閱了。
鄧力群的最新「萬言書」
左王鄧力群以屢上「萬言書」著名。他是馬列毛的原教旨主義者,立場堅定,反對任何改革。鄧小平是他主要的攻擊對象,而且他也從來不和「江核心」這個中央「保持一致」。但江澤民卻不像迫害異見人士那樣去鎮壓鄧力群,因為鄧力群對他不但無害,而且有益:
一,有鄧力群經常從左面施加壓力,可以使江澤民用來減輕或抵消黨內改革派和社會上民主派的壓力。因為鄧力群所維護的,是中共的一黨專政。江和他本是一個戰壕裏的人。
二,有鄧力群在左邊罵他,江澤民可以塑造自己「改革」、「開明」的形象。在這一點上,鄧力群起著其它人起不了的作用。
果然傳說鄧力群這封新的「萬言書」是駁斥江澤民的最新理論「三個代表論」的。鄧指責這是「放棄階級路線」,「放棄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是走社會民主黨的路」,「修正主義」,等等。
左右逢源,相得益彰
這樣一來,兩個「萬言書」就像從左邊和右邊射過來的兩束燈光一樣,把舞臺上的江澤民一下子烘托成頂住左派壓力、倡導政治改革的「政治家」了。這樣的總書記,多麼難能可貴呀!中國還能離開這個「舵手」嗎?於是「十六大」江的連任也就不成問題了。
兩封「萬言書」,異曲同工,真是左右逢源,相得益彰!
為了適應這種情況,有人說,中南海新華門兩側的大標語應該換成:
「偉大光榮正確的一黨專政萬歲!」
「左右逢源的江澤民理論萬歲!」
--轉自《動向》
發稿:2001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