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水滸傳:陳太辭職是大災難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英國《泰晤士報》前東亞編輯梅兆贊(JanathanMirsky)盡管無人是不可替代的,包括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對於北京及董建華而言,她辭職其實是大災難。
陳太是香港最受歡迎的公眾人物。她任職公務員差不多四十年。我跟她相交二十年,知道她在本港是自由的象徵。她並非完美,我認為,入境處前任處長梁銘彥事件裏,她的處理手法笨拙,甚至是不坦白。
董擁抱陳實在虛偽
在陳太眼中,公務員制度是精英式領導。我覺得,她認為只須盡力把社會管治好,大眾的意向不用太過理會。
我寧願陳太不以「私人理由」辭職。她當年就梁銘彥事件發言時,亦用同一字眼,陳太卻不會比梁有更充足的「私人理由」。
不過,或者我們應該再看看她的「私人理由」。這句話今次頗有深意。正如我說,陳太是香港最受尊敬的人物,董建華卻剛好相反。他們在記者會上的擁抱,任何人都會覺得虛偽無比。
這可不算甚麼秘密:去年上京後,陳太明白到自己不可以繼續與董建華共事。你會記得,她剛與副總理錢其琛談過,新華社就發表聲明,呼籲陳太和公務員要「更好地支持」行政長官。這段惡毒的訊息打擊了公務員士氣。誰會以為,那不是董向北京投訴陳太的結果?否則,董必定會立刻說,他對政務司司長並無不滿。
董建華在背後中傷陳太,以至外交部提出責難。誰都不能長期替這種老板工作。
香港出版人徐四民,多年來忠心反映北京對一切事物的看法。我的想法若需證實,可以參考他在陳太辭職後數天所說的話:「現在她(陳太)不能繼續跟他(董)工作,我很高興。」
董身邊滿是這類人。他們對北京卑躬屈膝的態度,正是所謂「比教宗更虔誠」。這些人包括那個走進港大校長室的董建華密友。有民意調查員反映特首民望低落,此人就叫校長懲罰該名學者。
自由開放香港財富
種種原因,會令香港抱著謝意懷念陳太。她捍衛新聞自由,媒體的報道卻經常傷害她。政權易手前,她不肯和臨時立法會合作:北京成立該組織,藉以破壞立法局的根基。
大家都不會忘記,像九六年她所說的那番話,足以令自己官職隨時不保:「我從來不會以為,單憑聯合聲明及基本法兩份文件,就能保證裏面所載承諾會完全兌現。」
去年有北京官員警告香港商人,不可與贊同臺獨的臺灣商行做生意。陳太立刻公開駁斥道:「我們認為,最好由商人自己作出商業決定,任何職級的官員都不應插手……」
「自由開放」是英國留給香港的寶貴財產。陳太深明此理,董建華卻絲毫不把它放在眼內。陳太當家的時候,令香港繼續受國際尊重,特首的角色相對不太重要。
(摘自蘋果日報)
發稿:2001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