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德服天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程思

《步輦圖》(唐·閻立本繪),描繪了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的場景。


唐太宗在貞觀六年,將死刑犯約400人放回家,約定一年後的秋天,他們要回來接受死刑執行(秋決)。結果在約定日期之前,全部的死刑犯,一個不少,都提前回來了。最後唐太宗因“這些囚犯講信義”而赦免他們死罪。貞觀年間社會秩序很好,貞觀四年,全國有死刑犯29人;貞觀二十二年,全國死刑犯僅2人。

《資治通鑒》在記載這一段歷史時寫道:“唐太宗與群臣議論怎樣禁止盜賊, 有人請求使用嚴厲的刑法。太宗微笑著說:‘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老百姓也就顧不得廉恥了。我們應當去掉奢侈,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從這以後, 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路上的東西拾為己有,百姓可以不關大門,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中共的教科書上總是強調唐太宗說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讓人以為古代君王是怕百姓擾事,怕危及自身才采取措施來安民的。從史實來看,其實不然。

從遠古的黃帝、堯舜、周文王、文景之治、貞觀盛世到康熙,賢明的君王都敬天知命,視天下百姓的生計為己任,上承天意,下順民心,在勤政中加強自己的修為,同時推己及人,既重視百姓的道德禮儀教化,又促進生產與物資溝通,讓百姓富足,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