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 世界共同的文化宝藏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众所周知,芭蕾舞是一门高雅而古典的艺术,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也被全世界人所喜爱。然而近年来,另一种舞蹈艺术正在被人们重新认识,她拥有丰富完备的训练体系,蕴藏悠久博大的文化内涵,她是久经掩埋的文化宝藏,在正统艺术备受冷落的时代呈放异彩;她甫一登台,便吸引了全世界热爱艺术的人们的目光,她就是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讲究“身韵”、“身法”、“技巧”,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过五千年的锤鍊,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完整的舞蹈体系之一。
近些年来,人们所看到的中国大陆的演出团体所表演的舞蹈,大多不是纯正的中国古典舞,其中混杂了芭蕾舞、现代舞和爵士舞,并加上过分渲染或浮夸的音响灯效,使观众得不到高雅平和的艺术享受。
2006年,神韵艺术团在纽约成立,其宗旨是复兴真正的传统文化,这其中也包括复兴纯正的中国古典舞。在不到十年间,神韵艺术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有了崭新的认知。
那么这种东方的舞蹈形式和西方的芭蕾存在怎样的差异?为甚么它们同样经过刻苦的训练,同样高雅优美,但是带给人们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艺术感受?我们将为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当然,想要真正了解它们的差异,您需要亲身体验一场真正的中国古典舞演出。
一.历史渊源:
芭蕾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义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一百年后,芭蕾艺术在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进入鼎盛时期,路易十四亲力亲为,为芭蕾舞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很多基本要求和规范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古典舞是奠基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之上,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舞就存在于宫廷舞蹈、民间舞蹈、戏剧、杂技以及武术之中,历经各朝文化的淬炼,代代相传,不断地丰富完善,形成了今天的中国古典舞。
二.核心要领:
芭蕾和中国古典舞各自都有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除了提高舞蹈演员体能的这一目地,芭蕾和中国古典舞的侧重点和核心要领都有很大的区别。
芭蕾舞更著重于训练演员腿部的肌肉和脚下的功底,讲究动作的精准规范。而中国古典舞讲究“身韵”、“身法”、技巧”和“表演”的融会贯通,要求演员在舞蹈时不但做到动作标准,技巧高超,更要具备内在的韵味。
“身韵”是芭蕾舞不具备的,中国古典舞专有的独特表现形式。“身韵”讲究的是“形、神、劲、律”;通过眼神、表情、呼吸;“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圆”等动作路线,以及对动作节奏的处理表现出人物内在的性格,丰富的情感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气质。譬如,女子的含蓄柔美,男子的沈稳刚健等等。“身韵”的奇妙之处在于,她与舞蹈演员内在的情绪和心态紧密相连,演员的性格特质,情感变化以及文化修养在身韵的表现中显露无遗。
其实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就是五千年文化基奠中,融入到中国人血液、细胞中的那种深蕴文化内涵、内在美和民族性的体态形式,动作韵味的具体体现。而中华文化是半神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这就非常不简单了。在后面我们会进一步谈到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底蕴。
三.身体素质训练:
芭蕾舞和中国古典舞演员身体的柔软度和肌肉素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锻鍊,因此她们的身材都非常纤细,修长。虽然舞蹈演员的体型相像,这两种舞蹈的训练方式却是非常不同的。
在基本功训练当中,芭蕾舞要求一字脚位,膝盖向外站立,以这样的方式练习的腿部肌肉是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特殊肌肉。中国古典舞使用的是自然肌肉,锻鍊的是日常运动,如走路、跑步、打篮球时经常会用到的肌肉,越自然的肌肉能力越强,这不但减轻了基本功练习的负担,也使演员能够更安全的完成古典舞中的高难度翻腾技巧。
四.技巧:
芭蕾的舞蹈技巧中有旋转,跳跃,托举等。而中国古典舞的技巧范围很广,主要可以分为跳、转、翻和控制。
芭蕾的旋转上身的姿势比较单一,通常与下身呈互相垂直姿态,然而古典舞的旋转形态非常丰富,上身结合拧、倾、旁提等姿态形成各种优美的旋转舞姿,还可以在大的控制舞姿上,如紫金冠等动作上旋转,这些古典舞的旋转因重心和平衡难以掌握,难度要求更高。
古典舞中翻身的动作是芭蕾舞中没有的,翻身是以腰胯为轴,身体在水平倾斜的状态下旋转,动作始终贯穿著拧、仰、俯和旁提的形态,当演员衣著宽袍长袖的传统服饰做连续的翻身动作,舞台上如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一般,给予人非同凡响的视觉效果。
古典舞中各类空中翻腾的动作常令观众歎为观止,近几十年,中国体操界借用了古典舞中的这些高难度技巧,并将它们引入奥林匹亚运动会,因此世界上普遍认为它们是来源于体操或杂技,实际上它们都来自于中国古典舞,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五.脚下功夫:
在舞台上,芭蕾舞和古典舞之间一眼就能发现的不同之处就是舞蹈演员脚下的形态,女芭蕾舞演员通常使用足尖站立行走,双腿呈笔直屈伸的状态。而古典舞的女演员在行走时通常使用“圆场”的步伐,“圆场”起步时脚跟先著地,然后经过脚心,脚掌,脚形微微勾起像船形。双腿微弯不僵硬,这使急步行走时比较轻松。训练时,“圆场”的一步通常是脚跟到脚尖的距离,因此在舞台上,演员的步子细碎,彷彿“莲步轻移”的秀气的古代女子。“圆场”步子平稳连贯,也使舞蹈演员看上去彷彿在云间飘行。
古典舞脚下除了圆场的步伐之外,还有勾、绷、㧟等其它形态,它们和古典舞不同的手形一样,都能够传达丰富的舞蹈语汇。
六. 与武术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中的很多技巧动作也与武术非常相似,在古代,舞蹈有“文舞”和“武舞”之分:将舞蹈文用,就是用于各种庆典和大宴时的宫廷舞蹈;将舞蹈武用,就是用于上阵对敌时的武术。在唐朝时,《秦王破阵乐》舞就是武舞的典型,在当时是声名远播日本、西亚的大型阵法舞蹈,其中很多动作就是武功身法。
舞蹈和武术有很多类似的身法动作,如古典舞技巧中的“后空翻”,在武术中可以躲避敌人迎面刺来的长矛;如“扫堂腿”,在武术中,则是为了同时袭击多个敌人的下盘;如“踹燕”,则是在后仰躲避敌人武器的同时攻击敌人的面门。这些与武术相似的动作,在古典舞中,融入了身韵和表演,偏重于展现肢体动作的过程和美感,更柔、缓、长。
武舞同源,一武(舞)两用,音同字不同,一阴一阳,一文一武,也正体现了中华神传文化的特点。而武术防身保命的特殊性,也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古典舞的很多身法和技巧历经几千年流传至今而没有改变,并在今日世界艺术舞台上大放光彩。
七.文化底蕴:
西方的芭蕾舞和东方的中国古典舞本质上的不同取决于两者文化上的差异。
芭蕾曾一度流行于义大利文艺复兴以及法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贵族之间,是一门高雅而严谨的艺术,她的舞蹈节奏相对平稳、规律,舞蹈动作遵从“开,绷,直,立”的要求,在动作的造型上主要以直线和严格的角度作为基本框架,讲究肢体的平衡感和对称感,彰显贵族优雅高贵的气质和西方人外向独立的个性。
而中国古典舞其实是五千年神传文化的一部分。她不但俱有宫廷舞蹈的富丽堂皇,民间舞蹈的丰富多彩,并且蕴藏了各个朝代的文化特色以及贯穿其中的儒、释、道信仰所构筑的精深内涵。古典舞的动作造型常以“圆”为基本单位,“圆”能够体现出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佛家思想中的“圆融”和儒家的“中庸”的理念,两个动作之间以“圆”作为连接路线,能使动作显露出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性和连贯性。而中国古典舞发力、韵律的特点:“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外展则先内蓄,讲究一个蓄势的过程,也暗合中华文化中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的规律。
西方的文化更为注重外形的准确和技巧的精准,中国文化则是更注重“神”。在古典舞的身韵中,要求“身、眼、手、法、步”的配合运用;而舞蹈动作中“拧、倾、圆、曲”的形态,为的是要更精准地表达出微妙的情感变化,内涵和内在美,比如在女子的一个拧身中,可以体现含蓄、羞怯、不忍等各种心态,“以神御形”、“形神兼备”是中国舞的主要特点,也是她俱有丰富的表现力的原因之一。
中华文化是贴近神的文化,在中国古代,各行各业都称作“道”,学习一门技艺都可称作“修炼”一门技艺,注重道德和技艺的双修,认为个人的道德境界是其智慧和技艺的决定因素。舞蹈者在修习自身的同时所自然流露的美是符合普世的审美观的。古典舞的舞蹈演员在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心性和道德标准的同时,刻苦训练舞蹈技巧,这使舞蹈演员的身、心都能得到昇华。这和一般的体育运动和一般的舞蹈相比差异很大。
全世界共同的文化宝藏
舞蹈艺术是世界各个族裔都能够领会的语言,正统的艺术会唤起人们对美好,善良的追寻,也能给予人类文化正面的、蓬勃向上的影响,芭蕾艺术印证了这一点,而比之更为细腻、丰富的中国古典舞,将会开启人类艺术的新篇章,成为全世界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宝藏。
读万卷书,不如亲身体验。我们诚邀您来观看神韵演出,感受一次真正的中国古典舞。
发稿:2020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