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历史回廊

成语故事:道不拾遗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真佩

【明心网】“道不拾遗”的句子下面往往会接“夜不闭户”这句话。这两句成语的意思是用来形容社会的良善风气。也就是说财物要是遗失在路上,谁看见了都不会有人将它占为己有的;晚上不须要关紧门窗也不会遭小偷的,人民安居乐业的过日子。

这个成语来源于孔子的故事。‘韩非子-内储说下’说:“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春秋时代鲁定公时,孔子曾在鲁国做过几任官。起初做了中都,后来又升为大司寇。孔子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人。他在职不到三个月,鲁国的政治就日渐清明,民间的风气也有很大转变。路上的行人,都遵守秩序毫不混乱。假使有人丢了贵重物品,老百姓也都不会背着他人,收为己有。所以来到这里的游客如有遗失物品的,都不须报到官府就可物归原主。

因为拿了别人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属于“不义之财”。这在古时是很自然平常的。

然而,我们现在讲什么诚信呀,讲什么民风淳朴、道不拾遗呀,很多人都很难去想像了。为了金钱,很多人什么事都敢做,人与人之间的互不信任,相互猜疑,也使得人们的道德观逐渐滑落而不自知。如果人人都能有好的道德观,能约束自己的行为,社会就会形成一廉洁风气,那时就不须用法律来规范,人人都会做的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