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裙钗“宿命” 浅释(上)
——――“平生遭际实堪伤”的香菱
【明心网】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刻画的人物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活跃在大观园里里外外的那上百个袅娜多姿的少女、少妇、尼姑、女仆、女伶们。她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一群千姿百态的女人中,无论她们的身份多么高贵,或是何等下贱;也不论她们的为人多么豪横刻薄,或是多么温柔淳厚,没有那一个逃得脱与自己的生命同在的”宿命”。在这里,让我们先从《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把作家所揭示的与香菱的”宿命”有关内容摘录下来,共同赏析吧! 不过,她小时候的名字并不叫香菱,而叫英莲。
(一) 僧人预示 英莲将“累及爹娘”
英莲是《红楼梦》里第一个出场的裙钗,当然,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在大观园,而是在她的家乡姑苏,即今天人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自古这里就“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她出生在乡宦之家,父亲甄士隐,禀性恬淡,人品潇洒;母亲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二老年近半百,只就英莲这一个女儿,又加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爱,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当时这英莲三岁。一天,她父亲甄士隐抱着她在街上看热闹,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及至到了他家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和尚便大哭起来,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吧,舍我吧!”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一般读者对曹雪芹所描述的这些情节,往往并不留意, 最多也只当是作家的技巧,是为引人入胜的伏笔。即使到预言一一兑现,也只看作是作家为自圆其说而为之。但是。统观《红楼梦》,不难发现,不论宝玉梦幻中所见的诗文,所听的歌曲,还是大观园里的才子才女们写的诗篇,甚至年节编的灯谜,村妇顺口讲的典故,往往都包含着不可忽视的预示。而书中所有的群钗,无一不是按着预示中的她们各自的“宿命”生存、嫁娶,以至死去。曹雪芹笔下的甄士隐,就是引导我们读懂这部奇书的,有慧根的人物,他听了和尚言词,“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大抵类似的预示,是容不得犹疑,来不及后悔的。士隐没有想到,僧人预示给他的这一切,很快便无情地一个、一个被证实了。
次年的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谁都不再记得和尚所警告的”好防佳节元宵后”那句诗。元宵节,也叫灯节,在中国,那是民间十分热闹的节日。赏灯猜谜的习俗,吸引着人们,英莲岂能不出去观看。但是谁又能料到,英莲由仆人抱着,在街上看灯,怎么会眨眼功夫就不见了。仆人寻找了半夜,至天明不见,哪里还敢回家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士隐夫妇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痛不欲生。悲哀之状,难以尽言。痛失爱女的士隐夫妇,偏又应了常言所说的,“祸不单行”。到了三月十五,葫芦庙炸供,那些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锅火逸,烧着了窗纸。这一带人家多用竹篱木壁,火势接二连三,漫延开去。大抵也因劫数,只可怜甄家就住在这座葫芦庙隔壁,早已被烧成了一片瓦砾。这接踵而至的打击,士隐夫妇如何承受得起。此后不到一两年,甄士隐已病弱不支。眼见已显出不久人世的光景。
(二) 甄士隐解悟“好了歌” 飘飘而去
一天,甄士隐拄着拐杖,拖着病弱的身子,到街上晒太阳。那边来一跛足道人,一边走,一边口中念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起初只听到“好”,“了”----“好”,“了”,便上去与那道人答话,道人告诉他“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听后,顿时明白,并立刻作出了自己的解释。道人说:“解得对,解得对!”。士隐甩掉拐杖,抢过道人肩上的褡裢,自己背上,说了声:“走吧!”同了那道人,飘飘而去。
从此甄士隐作为书中的人物隐去了。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这部书要告知世人的“真事”,也一并“隐”去。关于隐去的”真事”到底是什么,红学家们有过种种地猜测,我们且不去理论。只要挣脱“无神论”的束缚。摆脱“党文化”的流毒,读《红楼梦》时,便不会忽略以上所讲的情节。而且会从英莲这个小人物的平生遭际中悟到作家隐藏在这部巨著中的“真事”。
(三) “菱花空对雪澌澌”
让我们继续看,那个疯和尚所念的四句言词里边,第二句:“菱花空对雪澌澌”预示了什么,现实情况又是怎样?
《红楼梦》里有一回,是专为交代这个事情的,标题是:《薄命女偏逢薄命男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说的是人贩子在卖女孩儿的事。这个被卖的女孩子,就是那年元宵节被拐子拐走的英莲。这一类拐子,为了多卖钱,总是把女孩儿藏在避人处,待她长到十多岁,在苦难折磨中,终于长成婷婷玉立的一个少女的时候,才估价出卖。英莲本来被拐子卖给了一个名叫冯渊的公子。这冯公子,自幼父母亲早亡,家里日子殷实,在当地也是数得上的风流人物。素来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为郑重起见,择了吉日,三日后过门。
可恨这贪得无厌的拐子,收了冯家的钱,又偷偷把丫头卖给了薛家,想卷了两家的银子逃走。拐子没逃掉,被抓住打了个半死。可这冯、薛两家挣执起来。他们都不肯收回银子,只是要领人。那薛家公子,本是官商子弟,有钱有势,岂是肯让人的。争夺当中,便喝令手下将冯渊打成重伤,抬回家去,三天后死了。薛公子原是择定了日子上京去的。夺得英莲,带着母亲和妹妹,起身远行去了。人命官司之事,他竟视为儿戏,知道不过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只可怜那冯公子,虽有家人为他伸冤,偏又遇上只想攀附豪门的贪官,官司不了了之。真是白搭上银子,枉送了性命。
在拐子卖丫头,引出人命官司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认出了被卖的丫头是英莲。这个人如今在衙门当差,他曾是葫芦庙里的小和尚,幼时常与英莲一同玩耍。那场大火之后,他还俗当了衙役。凑巧,拐子来到这里,租住了小和尚的房子。他见这丫头眉心中有一颗米粒大小的胭脂痣,认出来这便是甄老爷家的女儿英莲。他曾经趁拐子不在时,问过她,她哭了,说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和尚曾想,英莲若是跟了冯渊,也许有出头的一天。谁料却落在了“呆霸王”薛蟠的手里。
英莲被薛家带到京城,住进荣国府,大家都知道她是薛蟠买来的,而且为买她还闹出了人命。有人问她:“几岁了?叫什么名字?”,“你父母在哪里?”她只是摇一摇头说:“不记得了。”后来,薛蟠的胞妹薛宝钗给她起了个名字,叫香菱。
薛蟠的“薛”字,与“雪”是谐音。“菱花空对雪澌澌。” 就是说,香菱命中注定今生是要面对薛蟠这个“呆霸王”的。 可这里所说的偏又不是“面对”,而是“空对”。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实在不能不令人为香菱担心。
发稿:2005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