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莎士比亚之梦(上)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陈韵琳

【明心网】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莎士比亚中期(1600-1608)的创作,远没有早期作品(1590-1600)这么多产,但却走出喜剧的嬉笑怒骂与历史剧对过往封建时代的批判,转而探讨深刻的人性问题。中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与「马克白」。古典主义时代最深刻的人性论,在莎士比亚这四大悲剧中彻底的呈现出来──人生中种种悲剧的产生,实肇因于某些性格缺陷没有面对处理、不断因袭累积自身、最终自然导致出灾难性的后果。对这一人性观莎士比亚在四大悲剧中最早完成的「哈姆雷特」中表露无遗。他透过哈姆雷特的口说:「某种品行、脾气、习惯、缺点……冲破约束发展到反常……这少量的邪恶足以勾销全部高贵的品质,害的人声名狼藉。」而他每一个悲剧,分别探讨不同的性格缺陷。

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

「哈姆雷特」是四大悲剧中最早完成的作品,在这悲剧中,莎士比亚处理的性格缺陷是过于道德完美主义因而出现的优柔寡断犹疑不决──这性格在太平盛世无可厚非,但当周围出现很多伪善阴毒的小人,却仍坚持着道德的完美、导致过多的自我批判质疑并缺乏行动的决断力,会转而让自己、甚至是无辜的其他人陷入万劫不复的险境。

哈姆雷特早就疑惑父亲突然的死、母亲快速改嫁给叔叔、叔叔继承统治大权的过程。他为此郁闷不乐。然后他遇见父亲的鬼魂,父亲告诉他,他面临的邪恶有多大。哈姆雷特于是知道「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雷特面对已死父亲交代给他的复仇责任,知道这不只是还父亲冤屈这么简单,身为王子,复仇计画还代表着不让邪恶统治丹麦的正义使命。他也明白邪恶势力如此之大,他必须先装疯卖傻躲过自身性命不保的为难。

这样险恶的环境,哈姆雷特竟然在行动能力上犹疑不决。「唉,我真是一个蠢才,我亲爱的父亲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复仇,我却只会空言发牢骚,以为这样就是了不得的复仇了……」话才说完,他却开始转而自我批判质疑了:「万一我所看见的幽灵只是魔鬼的化身,藉着一个美好的形状出现,看准我的柔弱和忧郁,向我作祟,引我进入沉沦……?」另一次,他陈述自己的心情:「是默默忍耐毒箭高贵?还是反抗不公平的苦难高贵?」他徘徊于行动边缘,迟迟不作决定。「惧怕不可知的死后,……伟大的行动在这种考虑下也会逆流而退……」哈姆雷特衷心期望自己的复仇行动,是能满足高贵、道德的要求,经的起死后的审判。但是复仇本身,既有还回正义的高贵性、又有伤害人命的不安感,矛盾吊诡之际,行动也不对、不行动还是不对!

「……在行动上要作的丝毫不让人指摘……」,正是这种自我期许,哈姆雷特一再错失复仇、还回正义的机会。

「我明明有理由……可是从不曾行动……是我过于审慎,还是我根本是懦弱?……我一再因循隐忍听其自然……却看着他们为空虚的名声视死如归……。」哈姆雷特一再错失机会,但是他面临的环境是如此阴险诡诈,叔叔何能给他宽裕的时间好处理完自我批判反省、确定道德完满,再满足为父亲复仇、还丹麦正义的计画?哈姆雷特的叔叔对于害死哈姆雷特,用计之毒、行动之快,哈姆雷特根本不是对手。等哈姆雷特的叔叔终于被哈姆雷特刺死,却赔上了爱人奥菲莉雅、义人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自己的性命。整个复仇行动,完全没有彰显出正义。

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

这个善妒与容易怀疑的主角,就是奥赛罗。他的善忌与善怀疑,可能源自于他身份地位的暧昧──尽管是个主帅,却是黑皮肤的摩尔人。他知道很多人因他的肤色对他口服心不服,背后叫他黑鬼。

奥赛罗娶得了美娇娘,是个身份尊贵的贵族女儿,名叫苔丝狄蒙娜。苔丝狄蒙娜从奥赛罗坎坷的奋斗史,看见奥赛罗内心深处的高贵,决定不顾父亲的禁令委身相随。

按理说,这样的婚姻因彻底相爱而何其美满。

但奥赛罗身边有一个奸恶小人伊阿古,他气愤奥赛罗重用凯西奥而不是自己,又妒忌凯西奥能被赏赐,于是决定用奸计同时谋害奥赛罗与凯西奥。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因妒忌而阴狠的人,选用的奸计,也是"伋霭氯薜亩始伞K鲇诙宰约憾始尚牡睦斫猓浅I朴诹私馊绾稳冒氯薜亩始扇战ヅ齑螅涑苫骋刹录伞⒆詈篌菩抛约旱幕骋桑骸赶罂掌话闱岬男∈拢杂谝桓黾刀实娜耍不岜涑商焓橐谎崆康娜分ぁ⒁鹨惶齑蟮氖欠恰!褂谑前氯蘧兔媪俚揭桓鲅峡岬目佳椋核懿荒芸刂谱∽约旱亩始尚愿瘢蝗盟窕梢醵拘∪巳缫涟⒐牛坎恍业谋缯窃谡饫锊ぉぐ氯廾挥斜涑梢涟⒐牛蛭站慷酶壕套陨保约汉蜕畎钠拮樱闯钩沟椎滓蛩亩始刹乱扇战ヅ旆纾钪账倜稹?p>伊阿古假装自己是为了奥赛罗的好处,而不断暗示奥赛罗的妻子苔丝狄蒙娜不贞。「恶魔往往用神圣的外表,引诱世人干最恶的罪行。」他攻于心计,暗指苔丝狄蒙娜跟凯西奥有不轨之情,却又立即伪装光明的天使:「我承认我有坏毛病,我秉性多疑,常常会无中生有错怪人家……如果丈夫不爱妻子,明知被妻子欺骗,也还是幸福的,最活受罪的,就是疑爱妻子,却对妻子满腹怀疑……天阿,保佑我们不要妒忌吧……。」奥赛罗却一再从这边暗示边劝导的过程中,妒火越来越中烧起来:「也许是我生的又黑又丑,也许是因为我太老……。」「我想我的妻子是贞洁的,可是我疑心她不贞节。你(指伊阿古)我想是诚实的,但我又怀疑你不诚实……,我一定要得到一些证据。」证据还不简单么!完全未察觉险恶、彻底爱着丈夫的苔丝狄蒙娜不小心遗忘了一条奥赛罗赠送的手帕,被伊阿古放到凯西奥房里,便做死了苔丝狄蒙娜的罪名。苔丝狄蒙娜从未设想过丈夫会怀疑她,她坦荡的说:「我几时有过可以让我丈夫怀疑的理由呢?」伊阿古的老婆是个正直人,却嗅闻出不安的气息:「多疑的人往往不是因为有了什么理由而妒忌,只是为了妒忌而妒忌,那是一个凭空生来,自生自长的怪物!」最后,奥赛罗彻底被他的妒忌怀疑所攫住,彻底的失控了!伊阿古的老婆、也就是苔丝狄蒙娜的闺中密友跟奥赛罗保证:「我敢用我的灵魂打赌她是贞洁的!要是您疑心,赶快除去这思想,它是您心里的污点……」,奥赛罗却连伊阿古的老婆也怀疑:「拉惯皮条的人,天生的利嘴……。」奥赛罗终于亲手把苔丝狄蒙娜扼死。可怜的苔丝狄蒙娜到死还不知道她到底犯了什么错。

伊阿古的妻子知道大错已铸成,竟然只是为了一条手帕,大吃一惊,她解释了手帕不过是苔丝狄蒙娜不小心遗失,被伊阿古拿去利用的,大骂奥赛罗:「想你这样一个蠢才,怎么配得上这样好的一位妻子呢?」奥赛罗自杀了,死前说:「你们应当说我是一个在恋爱上不智慧、过于深情的人,妒忌心一旦被煽动以后,就会糊涂到极点……。」

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

「李尔王」这出悲剧,跟其他三大悲剧最不一样的,就是性格弱点在戏剧一开始就呈现,不象其他三出戏,性格弱点渐次发展到不可收拾。

李尔王最大的弱点,就是长年活在显赫尊贵的地位中,已无法分辨何为虚伪的奉承、何为真实的感情与忠实。

当他自觉年老时,决定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他对女儿们说:「我现在就要放弃我的统治、领土以及政务了,请告诉我,你们当中哪个最爱我?情爱最笃者,邀赏最多。」这日日被臣子属下虚捧成为习惯的国王,竟然完全忽略了最真实的情感,往往在于忠实地付出行动,而不是口中曼妙的言语。果真三女儿为难了:「怎么办呢?我心里爱,但我口中不会说。」就这样,三女儿被视为不爱父亲的不肖女,被赶出家门。

这个赶出家门没有财产的女儿,连带考验了两个分别来提亲的邻国王子对情感的态度:其中一个放弃提亲,另一个仍相信三女儿内在心灵与情感的高贵,把三女儿带走了。

三女儿走后,悲剧立即发生。父亲一无所有以后,竟然发现两个女儿情感立即转变,嫌父亲脾气不好、嫌父亲伺仆太多,鄙视嫌厌的言语不断,最后李尔王愤而出走,成为居无定所的流浪老人。他这时候开始想念三女儿,却无颜面对。流浪日久,李尔王因内心苦痛不堪而疯了。

后来透过一忠心耿耿的忠仆的帮忙,李尔王终于与三女儿见面,并在半清明半疯傻中,恳求三女儿原谅,被三女儿拥抱,破碎的心得安慰。谁晓得剧情急转直下,立即发生三个女儿间的战争,三女儿竟然惨败被俘,尽管大女儿二女儿也恶有恶报的死了,国土由其中一个正义的女婿执政,但三女儿已被绞杀,李尔王也心碎而死。剧情大悲剧已终。

对李尔王而言,与三女儿在狱中仍是他最快慰的时刻。他说:「我们一齐进监狱,象笼中鸟一样歌唱,我跪下求你饶恕,我为你祝福,我们便这样活着,笑那些廷臣谁得宠、谁失势;谁飞腾、谁消逝;谁在朝、谁下野……。」李尔王终于找到完全不需要依凭外在任何添加的财富权势,便可以拥有的真爱。这是他当年为王当政时,永远无法明白、无法看清楚的。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最终与三女儿见面之前,穿插了另一个人物作对照,也是一个作大臣的父亲,因相信私生子片面之词,判断错误,认为亲子蓄意加害自己,导致不肖的私生儿子害惨了孝顺的亲儿子。被陷害的儿子为了保护自己只好装疯卖傻,颠沛流离于荒郊野外。等这位大臣终于知道自己误信谎言,两眼已受私生子诬陷处罚变瞎。

于是莎士比亚出现两组人物的对照。装疯与真疯,瞎子与明眼人。

透过这两组人的对照,对白出现很多精辟的箴言:「我有眼的时候,反而栽了跟头,现在我没有路,所以也不需要眼睛了。我们有能力时常常充满疏忽,直到有残缺时,残缺反倒帮助我们清明。」「原来明明白白的受人鄙夷,是比表面上受恭维,真实内里却被鄙夷幸福多了!」「其实国王真疯了倒好的无比,不象我,理智如此清明,便得承受这么大的创痛!」而三女儿与李尔王的死,正说明了这样不依权势财富而有的真爱,在这世间是何等难能可贵,甚至稀少到无法见容于势利的世间。

于是李尔王比其他三大悲剧,更强烈的蕴含社会价值批判,与世态炎凉下、真情的难以见容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