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香港聚焦】敖峰:「两制」需要港人自己维护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敖峰

香港维持「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工程。回归四年多,已经受到不少干扰,备受考验。未来数十年,香港是祸是福,港人自己的选择和对「两制」的坚持将起著巨大的作用。

「损害两制将自食苦果」

香港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最近接受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在致辞时,这位公认的「香港良心」毫不含糊地表示:有人说中国愈来愈受国际重视,所以香港不妨多谈一国,暂忘两制,这一点我并不认同。香港要自强,要对国家有贡献,就必须善用两制下独有的优点。她警告说,假如我们损害两制,只会自食苦果。

陈太还说:我们不要党同伐异的政治,也不要事事但求政治正确。我们要挺身而出,把应做的事做好。香港人应放下歧见,增进共识,一起奋斗。

善哉斯言!可以肯定,陈太的这番苦口良药之言,又针痛了北京和香港「老左」的痛处。

「一国」是左派手中的棍子

香港九七回归,一国问题早已解决。备受考验和有可能发生大问题的,是如何真正落实两制。然而,在香港的「老左」手里,「一国」仍然是一根大棍子,可以随时用来打人。在董特首那里,「一国」又成了一顶经常戴在自己头上的紧箍咒,凡事小心谨慎,宁肯偏向「一国」而自我削弱「两制」。这就是陈太所批评的「事事但求政治正确」。

在北京害怕失控的潜意识里,在中共左派和「港英余孽」作斗争的政治习惯之中,「一国」问题似乎没有完全解决。董建华政府事事、时时看北京的面色办事,害怕本地左派的挑剔指责,于是,对「一国」问题过份敏感,生怕失去北京的信任,自我设限,自设禁区,把许多香港内部的事情,都当做「一国」问题来处理。这种情况,回归四年多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其结果,将会最终毁一掉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使香港与大陆在各方面「同化」。

另一方面,为了扭转香港经济的颓势,香港政府下断向「北大人」要好处,要照顾,于是只好在政治上察言观色,讨取欢心,不惜以削弱两制为代价,此种心态,也是董建华政府「但求政治正确」的重要原因。

「两制」是邓小平国策的精华

其实,世人包括北京当权者都非常清楚,邓小平当年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以解决香港问题,其「精华」和「富有创意」之处,不是「一国」,而是「两制」。正因为有「两制」的安排,香港的回归和过渡才比较顺利;也正因为有「两制I的安排,香港在回归之后,才能使大陆和香港共同得益。若毁掉了「两制」,其结果只能是大陆和香港共同受宣口。

对此,中南海的执政者还是比较清醒的。然而,中共的本质令它对政治权力的控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对「非我党类」始终有极深的猜疑。正因为如此,在中共眼里,陈方安生这样的前朝重臣就成了只能临时使用,不能信任的人物。北京和董建华认为,过渡期形成的政府高官都是港英当局刻意培养和提拔的人,他们有浓厚的亲西方政治色彩,对中国收回香港耿耿于怀,对英国旧情绵绵,难舍难分,是香港社会「忽视一国」的政治思想根源。

港人对两制的坚持起巨大作用

事实上,香港能否维持两制,港人的努力和坚持极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充满了各种形式的争拗甚至斗争。香港的左派对「一国两制」的政策是有很多不满的,只是这项政策由邓小平提出,已经成为国策,而且对台湾还有所谓「示范」作用,因此,他们不敢公开反对。但是,他们又绝不甘心,不愿意看到香港保持原有的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更不愿意看到香港真正建立和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因此,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发难。面对这种情况,港人必须有自己的坚持,必须顶住他们对两制的干扰和破坏。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人能够帮到香港人,只有香港人能够帮到自己。然而,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和一众高官,还有一些「北望神州」的富豪和大小政客,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明知「两制I对香港何等重要,却刻意承欢于「北大人」,以削弱两制来向「北大人」表示自己「忠于」一国的「爱国心」。

香港维持两制五十年不变,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工程。回归四年多,已经受到不少干扰,备受考验。与此同时,香港又面临全球经济衰退和自身经济结构转型的巨大痛苦,民生困顿,百业萧条。未来数十年,香港是祸是福,港人自己的选择和对两制的坚持将起著巨大的作用!

(原载香港争鸣杂志2002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