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杨:中国经济真相辑(六)
——--“光荣与梦想”追问“改革开放”
VI 谈谈体制
现在可以来谈谈体制了。
它很无奈地成为很多义愤与微词的矛头所指。
某几位国内著名经济类学者在谈论起亚洲金融风暴时,以经济学者特有的冷静将其起因归咎为那几位邻国的“体制”,曰:“俗话说,‘苍蝇不抱无缝的蛋’。如果不是体制上留有这样的可乘之机,……”下次若是这位老先生的钱包让人偷了,大概他也会自责不已,“我干吗带钱包上街?这不是给小偷们可乘之机吗?不能赖人家小偷。人家就是干这个的。”
于是“体制”一直不断地沦为所谓“改革”的宾语, 而且似乎是唯一的宾语。
从打破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到责、权、利挂钩,到企业承包制,到股份制,到国有股份减持,到允许外商控股……难怪国内著名学府的金融经济类学生在被到对中国入世时的看法时说,“没什么看法。就象玩电子游戏,又升了个版本,继续玩。”
不知那些满心以为可以“WTO的紧身衣(即西方自由经济的种种游戏规则)”让中国就范的西方人士听到这话会不会吓出一身冷汗。中国人的游戏盗版闻名遐迩,何曾遵守过什么劳什子规则?人心若此,又靠什么外在体制或制度能起作用呢?股份制的“淮桔成枳”还只是一例。其实有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叹:“中国人真厉害,什么西方的好东西拿来都得变了样……”
现在的“中国”怎么了?现在的“中国人”怎么了?这个的所谓的“改革开放”又怎么了?
有人曾指出中国的“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政治制度的变迁严重滞后,经济制度的变化相对要快,经济伦理观念的变化则快得惊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整套“安贫乐道”的哲学被羞于提起,建国前卅年赖以维护的“讲奉献,不求索取”的所谓“共产主义”精神迅速土崩瓦解,自由经济中基本的道德秩序和公平竞争原则被全民性的“富裕饥渴症”所吞噬……中国,沦陷在毫无人性尊严的金钱潮里……
是谁,在控制着中国的社会?是谁,在左右着中国的意识?是谁,在掩盖着真相?
中国贫富分化指数早已超过国际警戒线,而在分化过程中大量的隐蔽和公开的权钱交易使至少70%的国民财富白白流失;
中国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掠夺性的发展实质就是靠“卖血”来维持;
中国的国库亏空,财政寅吃卯粮,连向自己国民发行的国债都可以抵赖(国债在国际上通常被认为是零风险);
中国股市让老百姓“血流成河”,传媒机构还解释说是长线利好;
上海等几个门面城市让人担心在蹈日本泡沫的后辄,城市的另一面则是大量下岗工人真正变成了“无产阶级”;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然而中国是靠怎样地盘剥农民而发展的……
我们失去了公平,我们没有得到效率:
我们失去了理想,我们没有得到现实;
我们失去了“鱼”,我们没有得到“熊掌”。
这些难道靠所谓“深化改革”就能解决吗?
对中国来讲,到底什么是“根本意义上的建设”?
发稿:2002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