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鳥歸巢生隱心看透人生初心顯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纖纖對世間的事情看透了,人就會生出歸隱之心。宋代潘閬的這首《寄石隱之》共二十八個字:“獨上危樓返照間,亂鴉群鳥噪回還。故人歲暮在何處,空見千山與萬山。”
“獨上危樓返照間,亂鴉群鳥噪回還。”詩以一個“獨”字開始,因此整個詩都透著孤獨的寒意。“危樓”是高樓之意,古人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有登高的習慣。詩人想站在高處看清世間,內涵之意是詩人此時的孤獨和清醒。人世間的最高處在過去就是宗教,而今天的最高處就是修大法,是可以走出人的理的,這句的內涵即有此意。而後面的“亂鴉群鳥噪回還”,當詩人看到黃昏群鳥爭著歸巢時,心中是無限感慨的。哪裏才是自己的歸宿,自己是很迷茫的。“故人歲暮在何處,空見千山與萬山。”詩人在晚年思念隱居在山中的朋友,卻不知道在何處,心中自然是失落的。“歲暮”是指年末,這裏是指自己的暮年。
很多人晚年都有思鄉的習慣,因為家鄉有歸屬感。中國人常說的“落葉歸根”就是此意。此時的詩人選擇的登高,而登高的目的不是一般人的望鄉,而是望向千萬深山,可見詩人對世間的一切似乎已經放下,也就是有出家或者歸隱之意了。
人在暮年,往往都會看透很多事情。會發現人世間的那些名利情仇都是那麼的不值得。這時就會生出初心,就是生命最初的那顆善心,最美好的心。
詩人是無奈的。今天的世人卻是幸運的,因為我們趕上了大法開傳。人們明白了我們的那顆初心就是返回自己的天國世界。那是自己的來處。最好的就在眼前,失去了就會失去一切。
發稿:2023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