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一雷驚蟄始 微雨眾卉新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容乃加

驚蟄是仲春的第一個節氣,收集了天地間的詩情畫意。(大紀元)


驚蟄是仲春的第一個節氣,也稱二月節,四季良辰的中秋時節要賞月,那麼仲春賞什麼美景呢?“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驚蟄收集了天地間的詩情畫意。

打雷是驚蟄這個節氣的象征。“蟄”是蟄伏在地下冬眠過冬的蟲兒們,驚蟄雷一響,蟲兒們被驚起,就從地底破戶而出,所以叫“驚蟄”。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落在公歷3月5,6或7日這三日之間。春天裏有六個節氣,:一陽萌生“立春”來,“雨水”無聲潤萬物,坤雷“驚蟄”震蟲戶;寒暑平均“春分”到,“清明”化物育菁華,百“谷雨”透欣欣長。用人的一生來比喻的話,驚蟄可說是十五二十時,青春正盛的季節。花開遍地,是大自然送給這個節氣的好禮。

雨水的滋潤,滋長萬物,蘇醒了春困。驚蟄日一到,“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大地雷響了,震動地底蟄蟲驚醒奔出,迎來“淑景遲遲,和風習習”的舒和之春。

伴隨驚蟄雷響起,桃花也綻開了。《瓶史月表》選出的二月百花盟主就是緋桃,“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間柳花”,“武陵溪水深幾許,笑逐桃花欲問津”。二月天裏的良辰美景,桃花開遍溪水邊,津渡也隱隱藏在桃蔭花間。一路二月花漫放到天涯,笑問,君心能有幾多愁?人們感應這樣的天地盛禮,產生了“花朝節”的民俗。

驚蟄節氣前後有半個月,短暫的良辰,踏草、賞花、撲蝶,成了古時歷朝歷代的賞春節俗,各地風俗小異大同,以二月二日和二月十二日最多,人們稱此日為“花朝節”“踏草節”“挑菜節”或“花神節”。驚蟄“花朝”與中秋“月夕”相對,花月美景,應該是許多人心中難忘的眷戀。

唐德宗皇帝特別重視二月節,又以二月伊始第一天為“中和節”,宮廷內外官署都休假一日,讓人們諧和天地的中和之氣,舒暢身心,欣欣向榮。唐朝將中和節與上巳節、重陽節並稱“三令節”,貞元六年二月的中和節,皇上賜宴群臣百官,會宴於曲江亭,並美於王羲之的永和九年曲水賦詩之上巳宴。

在民間,人們怎樣賞玩二月節呢?明朝的二月二日有這樣的風俗,“士女皆帶蓬葉,諺雲,蓬開先百草,戴了春不老。”看那時的仕女的青春往事,敏感節氣的裝扮定格了時髦的風華。

根據清代劉灝《廣群芳譜》記錄的,二月的花朝節、踏草節、挑菜節,許多地方熙熙和和,一片歡喜,元氣十足,例如:《成都志》:二月十五為花朝,為撲蝶會,蜀人又以是日鬻蠶於市,因作樂縱觀謂之蠶市。《蕭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秦中歲時記》:二月二日曲江采菜,士民遊觀極盛。

南宋京都風物記《乾淳歲時記》中記載,“二月二日,宮中排辦挑菜禦宴”,後妃、皇子和京都首官都參與挑菜的遊戲。每人用金篦從花瓶中挑出一株菜,菜上絲帶系著字示賞罰,其實是真賞假罰,給賞的獎品,都是金銀杯器珍珠玉翠等等人間極品,遊戲宴會上一片喜洋洋。這種風尚也傳入貴邸富家。

《禮記‧月令‧仲春》記載,古代的皇帝,在二月節驚蟄時縈懷的是,怎樣減少獄中的罪犯,怎樣減輕刑罰,為政所念的是怎樣去掉人民身上的桎梏,怎樣增進人民的自由。皇上在驚蟄節氣中的丁日,在國學舉行祭祀周公和孔子的祭典,崇敬教育百年樹人的功力。然而,南宋朝廷“直把杭州當汴京”,聽到驚蟄雷,想到的是奢華歡宴,花瓶罩下重重亡國的暗影,這不也是警醒人的一段歷史?

這仲春驚蟄二月天,陽氣方盈,無思無念,純然不動,猶如天真的兒童那樣的純真、處物欣然,沒有成見,沒有人工的汙染。賞盡二月花,“藹藹復悠悠,春歸十二樓(天上神仙宮闕)”。人們也想要隨著天真爛漫的春天回歸天上的神仙宮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