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張鵬翮一介不取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陸真

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任官數十載,一直公正節儉的人,康熙皇帝稱贊他“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其右者。”他就是著名的廉臣張鵬翮(讀何)。張鵬翮(1649--1725),字運青,四川遂寧人,自幼聰穎過人,並且懷有崇高的志向。一次,他讀《陸宣公奏議》,慨然嘆曰:“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先聖後聖,其揆一也(他們的道理都是一樣的)。”他決心向歷史上的廉臣學習,註重名節,為國家建功立業。康熙九年(1670),張鵬翮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時年 21 歲。

張鵬翮步入仕途後,在康熙、雍正兩朝,歷任刑部主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江南江西總督、吏部尚書、河道總督、武英殿大學士等職。他不論在朝堂做官,還是在地方任職,都做到了為官清廉。他從不受屬官一錢,從不取民間一物。在當時社會,一些重要的職位往往被視為可以撈錢的“肥缺”,而那些貪圖個人利益者,往往把目光放在肥缺上。張鵬翮一生之中,曾在三個重要的肥缺上任職,然而他卻真正做到了“一介不取(一個小錢也不要)。”

清朝初年,科場考試沿襲明代惡習,營私舞弊現象,相當嚴重。作為負責一省學校科舉事務的學政之職,則被人們視為肥缺。清初的一些科場案,往往與學政受賄,是分不開的。康熙皇帝深知科場中的陋習,決定剎此歪風。考慮到江南問題,最為嚴重,只有“擇第一清官,以司學政”,於是將任兵部尚書的張鵬翮“不拘常格”,派往江南任學政。張鵬翮在學政任上,鐵面無私,“信正直行,矢慎矢公,終其任,無一幸進者。”有些紈絝子弟,拿著京師權貴們寫的推薦函,想拜見張鵬翮走後門,但懾於他的正氣,終“躑躅逡巡,不投而去”。按照舊例,凡呈學政報冊時,都必須交些“部科費”,即所謂手續費。但是,張鵬翮做到了一文不取。他離任後,江南士子懷念他的亢直、廉潔,“每言及,欷虛流涕(每次談到他,都感動得流淚,泣不成聲)”。

河道官,也歷來被視為撈錢的肥缺。清代每年用於河工的款項極大,但往往收效甚微。其原因主要在於一些河道官偷工減料,克扣公款,中飽私囊,以至河工屢修屢壞。張鵬翮自康熙三十九年(1700)至四十七年(1708)任河道總督。他把全部精力,放在對黃、淮、運河的綜合治理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受到了康熙帝的高度贊揚。在此過程中,他對治河經費,一再精打細算,努力為國家節約開支。幾年中,他組織的幾項工程耗資數百萬,而他卻從“不以一錢利己,故其下屬吏員,亦感激輸忱,樂為之用。”由於張鵬翮以身作則,因此屬員也都能廉潔奉公,終於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當時有人稱贊說:“昔之帑,肥於人;今之帑,肥於地。”

康熙五十二年(1713),張鵬翮以政績顯著,情操嚴謹,被任為吏部尚書。在清代,吏部居六部之首。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均歸吏部負責。吏部尚書一職,可謂大肥缺,然而張鵬翮卻不以此為謀求私利的資本。他為了對付有人來說情、請托,特意在府邸的廳堂上,樹了一尊關帝塑像,當有人來請托時,他便指指關帝塑像,使來人望而生畏。他利用人們敬畏神靈的心理,借以打消登門的請托者的邪念妄想,取得了明顯效果。這種做法,實在是絕妙高招!正是:人在幹,神在看,正大光明是好漢,歪門邪道快消散!

張鵬翮為官幾十載,一直是公正節儉,不妄取一文,因而受到百姓和皇帝的贊賞。康熙皇帝曾贊賞說:“從前做清官者宋文清一人,近日張某堪與匹。”正是因為張鵬翮具有他人難以企及的廉潔品格,康熙皇帝才把他放到最重要的“肥缺”任上。張鵬翮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崇高志向,成為一代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