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修煉文化

古代修煉故事:白居易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梅松鶴

白居易,字樂天,他與李白、杜甫同被譽為中國詩壇的三大巨星,成為享譽全世界的文化名人。他一生寫下了大量反映社會現實、抒發報國之志的詩篇。白居易認為,詩歌必須擔負起“補察時政”的歷史使命,他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強調繼承《詩經》“風雅比興”的傳統。並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從而達到“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目地。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世稱“元白體”。連不識字的老嫗、兒童都能聽懂,贏得了廣泛的讀者他長於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而《長恨歌》則被詩評家譽為千古絕唱。

白居易在生時便詩名顯赫,受到舉國上下、甚至國外的崇拜,而且其影響在歷史上經久不衰。在他盛名的二十年時間中,各地寺廟道觀、郵亭等處的墻壁上都能看到他的詩。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野老牧童,不分男女老幼,甚至不識字的老太太,都是他詩歌的忠實欣賞者和積極的傳播者。當時傳抄他的詩拿去賣錢或者換酒、換茶喝的人到處都是;甚至外國的宰相也托來朝的商人以百金一篇的奇價購買他的詩作。

白居易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詩人,還是一位敢直言、愛百姓、廉潔自律的清官。他的品行一直為後人所稱道。白居易一生寫過的“諷諭詩”比別的詩人都多,充分顯示出他關心民眾的疾苦、同情貧窮受難者的善良本性。最有名的如《賣炭翁》、《觀刈麥》以及《繚綾》等等,使人至今讀起來還能深切地感到作者善心的巨大感化力量。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在關心和同情窮苦人的同時,他還往往能反躬自問,把自己的優裕生活看作值得羞愧的事情。比如看到饑餓的婦女,抱著小孩,在麥地上撿拾別人收麥時掉下的一顆顆麥粒來充饑,他便聯想到自己“不事農桑”還拿“三百石”俸祿,而感到深深的“自愧”。

白居易嚴於律己,廉潔儉樸,始終如一。一次,他看到家中的兩塊石頭,感到自己還是做了錯事。原來,白居易到杭州天竺山時,在山上發現兩片山石玲瓏可愛,便順手把它們帶回家。現在想來,如果每個遊人都象自己,帶兩片喜愛的山石下山,如此天長日久,天竺山將變成什麼樣子?自己認為沒有帶走杭州一丁點兒東西,難道這石頭不是杭州的東西嗎?他越想越不能原諒自己,悔恨萬分,忍不住提起筆來,作了一首自我檢討的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為兩片石頭自責,其為官之清白,令人感佩。

後來,白居易在做杭州太守時,聽說道林禪師德行很高,就前去拜訪。他看見禪師住在山中古松之下,說道:“禪師住處很危險。”禪師答道:“太守的處境更危險!”白居易聽了大惑不解:“我何險之有?”禪師反問道:“身居官場,如薪火相交,可是人在其中又往往意識不到,這難道還不夠危險嗎?”白居易聽後連連點頭稱是。他向禪師請教說:“人生的道理如何呢?”禪師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三歲小孩都知道這麼說。”禪師說:“雖然三歲小孩也知道這麼說,但八十歲老人也不見得能做到啊。”白居易一聽,嘆服不已,從此走上了修煉的路。他不僅自己虔心修行,還用自己的俸祿請人彩繪大型天國世界圖、佛像、神像、印佛經,勸勉人們要信奉佛法,相信因果,並寫道“願以今生世俗文字放言綺語之因,轉為將來世世贊佛乘轉法輪之緣”。

晚年時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成為一個不入廟的修煉者。修佛使他明白了人世間的一切都是有因果關系的,因此在他被貶官到江州作司馬、遇到生活中的磨難時,就不會象常人一樣地過份憂愁和煩惱。而且他對名利也逐漸地放淡,告誡世人不可過份追求,否則自招災禍,還語重心長地告訴世人,許多人的痛苦都是自己的言行招來的。他在《感興二首》中有這樣的詩句:“吉兇禍福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由於放淡了名利,看透了人生的真相,因此他在修煉中進步很快,並修出了比較強的“宿命通”功能。

盛唐前後,許多朝廷命官和文人都修佛,其中一些人也都知道自己的前世。白居易曾在一首詩《自解》中說:“房傳往世為禪客,王道前生應畫師。我亦定中觀宿命,多生債負是歌詩。……” 意思是,“據說房太尉前世是個修佛的和尚,而大詩人王維王右丞前生是一個畫家;我在也打坐入定中,用宿命通看過自己的往世,結果發現我原來的好多世中都一直與詩歌有著不解之緣”。他在這裏告訴我們,原來他的詩歌天才是在許多世中不斷地積累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