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不在其中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雨風

【明心網】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對後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大氣豪放,善於運用比喻描寫山水景物,並從常見的事物中提煉出深刻的哲理,在講究理趣的宋朝,他的詩堪稱一絕。

蘇軾從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曾經過江西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了他詩人的逸興,於是寫下了描繪廬山變化多姿的記遊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詩中,蘇軾以廬山之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所需的客觀全面性,千百年來給人們以諸多啟示。

多少年後,重讀蘇軾的這首《題西林壁》,驀然發現此詩之所以成為流傳千古的妙語佳句,不僅在於詩中把山人相聯寄予哲思,而該詩真正高妙的地方在於詩中傳達出的意境乃“不在其中”。“不在其中”,看似一句簡單灑脫的話,事實上真正做到還是需要一番修煉和大徹悟的。

記得以前讀過的一則小故事:一個和尚坐飛機去某地,行到途中,飛機突然出現嚴重故障,左右大幅搖擺,這時機上所有人都在尖叫,表現出極度的恐慌。而此時,這個和尚卻泰然自若,分外超脫,只是閉上眼睛靜靜地坐在那裏。

或許一個修行之人在一生的修煉中註定要了卻生死,此刻飛機故障,在生與死的瞬間和尚看透了生死,也放下了生死。既然放下生死,其境界自是不在生死之中了,那緊張、恐懼也就真正地遠離了他。試想一個放下了生與死的人,人間發生的一切都不過是瞬間的幻影,他也必定明晰一個簡單的道理:當自己沒辦法改變外在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改變自己的內心,那些左右自己思想的往往都是站在不同的側面去看待的,而要放下那些左右自己情緒的東西,就要讓自己不在其中。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多麼紛繁,大千世界中不只有物質的豐富,還有人心的復雜多變。別說陌生人之間會發生爭執有諸多不快。人與人之間相處久了,就是再好的朋友也會產生矛盾。你對他不好了,他對你不好了,她說了什麼傷害你的話了,她瞧不起你了,指責你這個不是那個不是了,都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雞毛”和“ 蒜皮”都太輕又太微不足道了,所以人對這些小事應該非常容易地放下。

可是,人們卻往往很執著這些,讓自己莫名地心生不快,憤憤不平,使得原本美麗的容顏過早地衰老,年紀輕輕就白了頭。到底是歲月流逝的痕跡,還是我們心中過不去拿不起又放不下的東西太多以致心事重重?那些高級的化妝品能掩蓋人們臉上的雀斑、黑痣,卻掩蓋不了人們壓抑的愁容和疲憊的滄桑。就好比花期尚未度過,一陣微風過後,花瓣就此雕零一樣讓人遺憾。

生活中,遇到矛盾解不開疙瘩了,我們真需要有“身在紅塵,念在方外”的意思,我們需要保持一種心境,這種心境就叫“不在其中”。不去感受它、甚至不去品評,似看非看、似聽非聽,巧妙地處理和對待生活中的矛盾,這是一種大智慧。因為只有跳出人與人之間的競局,才會有一種超然的心態,那時的自己將會發現人類的渺小,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不過是一地的雞毛和蒜皮罷了……

——成文於2010年5月4日 琴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