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燦爛,則世界燦爛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晚上牽著孩子上樓梯,黑夜靜得出奇,人們都躲在防盜門後回味著屬於自己的快樂與悲傷,於是這樓梯便顯得更加窄長了。我開始給孩子唱歌,只要歌聲一起,樓梯的燈便亮了,兒子的腳步也“噔噔”作響。我的歌聲停止,樓梯的燈光在兒子的腳步聲裏依然璀璨不熄。
兒子便會問我:“爸爸,燈泡是不是有耳朵,一聽到你唱歌就會發亮啊?”兒子那時候還不到3歲,我不能跟他解釋聲控燈的原理,於是告訴他:“是的,每一盞燈都有一只耳朵,在那裏聽我們說話、唱歌。只要你心裏高興,跺跺腳、唱唱歌,它就會眨眼睛,一眨眼睛,就亮了。”
我和兒子都滿足於這樣的解釋,它讓我們感覺輕松而快樂。
“猴子掛在大樹上,一心想要撈月亮……”在濱河路散步,兒子必定要唱這首歌。一次,兒子唱著唱著便瞪大眼睛看著我問:“爸爸,月亮像什麼?”我望望天上彎彎的月亮說:“你說呢?月亮像什麼?”兒子想了想,看看手裏的餅幹,咬了一口,興奮地告訴我:“爸爸,你看,我咬出了一個月亮!”他把咬成月牙形的餅幹當成月亮了!可愛的兒子,在他快樂的心裏,月亮是可以咬出來的!這樣的心境,也許只存在孩子的心裏。
由此,我便想起有朋友每天都念叨著:“我要是有100萬就好了。”念著念著,他臉上便湧起了憤憤不平的表情,仿佛全世界都負了他。有100萬會怎麼樣?我淡然一笑。
不錯,錢不嫌多,但夠用就好。錢財滿滿時,快樂是否一定會成倍增長?幸福是一個過程,存在於每時每刻的每個細節裏,無視細節的人,我想他的幸福也是打了折扣的。很多人往往喜歡本末倒置,無法體會小小的幸福,卻刻意追求表面的光彩。有些人明明過得很好,臉上卻有著憤憤不平的表情,仿佛永遠也無法滿足。我想,也許是因為心已暗淡,所以他的世界也隨之暗淡了。
於是,我給朋友講兒子的故事,說樓道的燈會因為快樂的心而眨眼睛;月亮可以因為快樂的心而咬出來。最後我對他說:“心若燦爛,則世界燦爛。”朋友批判我:“典型的唯心主義,世界的狀態絕對不會因為你樂觀的想象而改變絲毫!”而我卻覺得,正因為如此,內心的燦爛更為重要。世間萬象的改變,作為個體的力量而言,確實微不足道。但如果每個“內心”都能開心一些,快樂一些,這些燦爛的“內心”匯集在一起,那是一個怎樣其樂融融的世界?於是,“內心”燦爛,世界真的也因此而粲然了。
起風了,兒子說:“爸爸,樹葉都飄起來了!”我說:“是的,你看,滿樹都在跳舞呢。”看著兒子快樂的笑容,我始終相信,心若燦爛,則世界燦爛。
鼓勵出效果。老師鼓勵學生,學生更加奮發。長輩鼓勵晚輩,晚輩越發孝順。上司鼓勵下屬,下屬加倍盡職。老板鼓勵員工,員工格外敬業。夫妻互相鼓勵,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人是在鼓勵中揚起生活的風帆,在鼓勵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鼓勵中創造奇跡的。鼓勵他人既是處世的藝術又是做人的美德。被鼓勵的人心懷感激,恰是對鼓勵者最好的回報。
發稿:2009年7月6日
更新:2009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