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中國舞具中華深睿思想內涵與廣泛表現性(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中國舞真正打動人心的地方,不只是外在節奏和身法技巧,更是用形體語言展現出的身韻、也就是內在的神韻。圖為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青年男子組一等獎獲得者李博健。(攝影:愛德華/大紀元)

【新生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廖海成綜合報導)中國古典舞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特征。美國神韻藝術團的主要藝術形式是中國舞。在目前西方出現的中文熱和中國文化熱中,中國舞正成為世界舞臺上新焦點,向全球傳遞著中華文化和藝術的精華。

神韻全球風靡 帶來中國舞熱

2009年度美國神韻藝術團的全球巡回演出,自2008年12月19日開始,以三個藝術團、兩個樂隊在北美、歐洲、亞洲、大洋洲巡回,截至目前,共完成演出281場,覆蓋近80萬現場觀眾。相比2008年度的215場,2009年的巡回演出更加盛況空前。隨神韻在全球的風靡,中國舞也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和欣賞。

6月21日在美國紐約結束的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參賽選手展示的中國古典舞,讓觀眾贊嘆不已。中國古典舞的特質顯現出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並具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淵源和深睿的思想內涵。

中國舞有跳、轉、翻、控制和毯子功等基本技巧

中國舞又叫中國古典舞,早期主要在民間、以及中國古老的戲劇、宮廷中流傳。中國舞主要包括身韻和身法,身韻是中國舞的內涵,每個舞蹈的韻味不同,兩個人跳同樣的動作,韻味都不同。身法是指舞姿和動作。芭蕾舞不講身韻,多個標準動作,動作到位即可。中國舞可以刻化所有的人物,容納所有的人物,芭蕾就不行。

《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除了要求參賽選手表演有情節,有人物性格的劇目外,參賽選手還須要表演一到兩分鐘的規定動作組合,來展示中國舞基本功的跳、轉、翻、控制和毯子功等技巧。具體來講,跳,可以是擺腿撕叉跳,飛腳或飛腳接片腿接蠻子,橫飛雁跳;轉,包括跨腿轉、掖腿轉、探海轉;翻,有點步翻身、串翻身;控制是朝天凳、大舞姿控制;毯子功可以是旋子、蠻子、前挺,小翻、團身前空翻、團身後空翻。


2009年度神韻藝術團的全球巡回演出,截至目前,共完成演出281場,覆蓋近80萬現場觀眾。(大紀元)


神韻藝術團演員劉心怡在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的表演。攝影:愛德華/大紀元)

中國舞動作豐富 人物刻化的路很寬

中國舞有獨特的訓練方法,也有把桿訓練。動作可以十分高難,技巧也十分完整。中國舞豐富的技巧,超過芭蕾許多倍。對於演員的選拔條件也越來越高,演員的技術也越來越好。中國古典舞道路很寬,人物刻化的路很寬,中國舞的動作非常豐富,對人物的刻化也非常豐富;中國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明的土壤,展現的內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芭蕾動作有轉,有大跳,但是中國舞光大跳就有很多種。比如說有撕叉跳、大蹦、飛腳蹦、翻騰、側手翻、側空翻、前空翻、前橋、空手後橋、後提、小翻、吊腰、飛腳、鏇子、鯉魚打挺等,中國舞韻味十足,非常漂亮。


美國神韻藝術團演員蔡翹楚在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的表演,獲女子青年組二等獎。攝影:戴兵/大紀元)

中國舞的身韻讓人回味無窮

中國古典舞最能充分表現韻味,一個動作到另一個動作的中間過程,往往體現古典舞韻味特點。觀賞中國古典舞可以感受中國文化深刻的內涵。

中國古典舞以圓來說,又和其他舞不同,例如其他舞只有平圓,古典舞還有立圓,翻身是立體的圓,而不是平面的圓,還有阿拉伯數字8的圓。這些都是中國古典舞的特點。

中國舞真正打動人心的地方,不只是外在的節奏和形態的變化,更是用形體語言展現出的身韻、也就是內在的神韻。中國舞的身韻給人回味無窮的感覺。


飛天藝術學院選手廖若山在2009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表演《十面埋伏》中的項羽,廖若山獲得少年組一等獎(攝影:戴兵/大紀元)

中國古典舞體現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

中國舞註重全套動作一氣呵成,在跳翻騰挪之際展現的是一種連續不斷的韻味,“剛柔並濟”、“一動俱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中國舞蹈的張弛、起伏、和諧、含蓄的動作表象,展現了“動靜互補”“以意為神”“內外合一”“兼含並蓄”的圓融特征。


神韻藝術團舞蹈演員蘇仙姿在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獲青年女子組一等獎。(攝影:戴兵/大紀元)

中國古典舞蹈中的“雲手”、“射雁” 等舞姿動勢,如行雲流水,延綿不絕,如“雲手”,它通過“穿手”“劃圓”“提腕”“亮相”這個舞姿動作造型,“穿手”為“氣”,“劃圓”為“韻”,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緊張與松弛中的協調,飽含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點。中國古典舞的特質顯現出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並具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淵源和深睿的思想內涵。

中國古典舞蹈中的舞姿非常豐富,其基本動作具有高度的雕塑性。中國古典舞不僅是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跳躍、旋轉與翻身等技巧具有強烈的雕塑性。基本舞姿要求腿部、軀幹、手臂、頭和眼睛(視線)等動作有高度的協調性。

中國古典舞在基本舞姿訓練時往往將一腿靜止另一條腿在空中運動形成各種姿態,因此,腿與上身都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這種控制能力是中國舞蹈中基本能力之一。

《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為世界真正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提供平臺

《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的評委李維娜認為,“中國舞包含身韻和身法,只能中國人跳才能有那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韻味,中國文化是神傳文化,要表現出男人的陽剛和女性的柔美。可惜現在大陸的舞蹈訓練過於註重技術,再加上中共對中國文化的破壞,演員已不太知道如何去表現了。”

李維娜說,《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為世界真正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平臺。

《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是由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國際文化藝術比賽系列賽事之一。大賽以中國古典舞為比賽項目,宗旨是為了促進文化交流,弘揚純真、純善、純美的正統舞蹈藝術,把這種中國古老文化推向全世界,開創中國舞蹈的新紀元。

以下是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的部份選手用中國舞來刻畫各種性格的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典舞在刻畫人物上具深刻而廣泛的表現力。

舞蹈《虞姬辭霸王》(表演者:王君竹,飛天藝術學院)


王君竹在《虞姬辭霸王》中的比賽畫面。攝影:戴兵/大紀元

●參賽者介紹:王君竹四歲開始學習舞蹈,2007年考入美國飛天藝術學院舞蹈專業,後參加了神韻藝術團2007年底的“聖誕奇觀晚會”及以後的全球巡回演出。2008年8月,獲得美國“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第二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少年女子組優秀表演獎。

●故事背景:虞姬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常隨項羽出征。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此際,這位叱咤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隨侍在側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並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自刎,以斷項羽後顧之私情,激項羽奮戰之鬥志,希冀勝利突圍。

舞蹈《鏡花獨韻》(表演者:李茜婭,飛天藝術學院)


李茜婭在《鏡花獨韻》中的比賽畫面。攝影:戴兵/大紀元

●參賽者介紹:李茜婭出生於德國,從小就喜歡藝術,幼年就開始學習芭蕾舞、中國古典舞。後在飛天藝術學院繼續深造。李茜婭身體柔軟度好,對舞蹈的感覺和表現力強,參加了神韻藝術團2007年底的“聖誕奇觀晚會”及以後的全球巡回演出。2008年8月,獲得美國“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第二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少年女子組優秀表演獎。

●故事背景:《鏡花緣》是由清代李汝珍創作的傳奇小說。小說前半部份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遊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後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並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

舞蹈《飛天采花》(表演者:周曉,飛天藝術學院,獲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少年女子組二等獎)


周曉在《飛天采花》中的比賽畫面。攝影:愛德華/大紀元

●參賽者介紹:2006年考入美國飛天藝術學院舞蹈專業,後參加了神韻藝術團2007、2008年的“聖誕奇觀晚會”及全球巡回演出。在2008年第二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獲少年女子組優秀表演獎。

舞蹈《俠女》(表演者:王琛,飛天藝術學院,獲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少年女子組一等獎)


王琛在《俠女》中的比賽畫面。攝影:愛德華/大紀元

●參賽者介紹:從十一歲起接受專業舞蹈訓練。2007年考入美國“飛天藝術學院”,並參加了“神韻紐約藝術團”的“聖誕奇觀晚會”及全球巡回演出。在2008年的《新唐人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榮獲少年女子組銅獎。

舞蹈《小木蘭》(表演者:陳超慧,飛天藝術學院。獲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少年女子組二等獎)


陳超慧在《小木蘭》中的比賽畫面。攝影:戴兵/大紀元

●參賽者介紹:陳超慧9歲起學習舞蹈。參加了美國新唐人電視臺2005、2006年主辦的“全世界華人新年晚會”。2007年考入美國“飛天藝術學院”,後參加美國“神韻藝術團”的“聖誕奇觀晚會”及全球巡回演出。在2008年的《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獲少年女子組銀獎。

舞蹈《少年韓信》(表演者:薛心壇,飛天藝術學院,獲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少年男子組一等獎)


薛心壇在《少年韓信》中的比賽畫面。攝影:戴兵/大紀元

●參賽者介紹:薛心壇2007年考入美國“飛天藝術學院”,參加了“神韻紐約藝術團”的“聖誕奇觀晚會”及全球巡回演出。在2008年的《新唐人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榮獲少年男子組銅獎。

●故事背景:韓信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少年時的韓信背著劍終日閑逛,一日在街上為糊口賣藝,不料碰到地痞欺負,讓韓信從胯下鉆過去,韓信心想:只怪自已武藝不精,打不過他,還是忍了吧。在眾人的哄笑下與詫異的目光中,韓信慢慢地從地痞的胯下鉆了過去。經過胯下之辱的韓信,走在街上經常被眾人嘲笑、譏諷,韓信憤怒的拔出劍,發誓要閉關三年,習文練武,以洗這奇恥大辱。從此韓信苦讀兵書,勤練武功。十年後,韓信輔佑劉邦建立漢朝,受封楚王。

舞蹈《六郎出征》(表演者:李寶圓,飛天藝術學院。獲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少年男子組二等獎)


李寶圓在《六郎出征》中的比賽畫面。攝影:戴兵/大紀元

●參賽者介紹:李寶圓2007年考入美國“飛天藝術學院” 舞蹈專業,後參加了神韻藝術團2007年底的“聖誕奇觀晚會”及以後的全球巡回演出。在2008年第二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獲少年男子組優秀表演獎。

●故事背景:楊延昭是北宋抗遼大將楊業的六子,自幼就受到其父抵抗契丹(大遼)、收復失地的思想的影響,在戰火硝煙之中,逐漸成長為一員驍勇善戰的大將。楊延昭不僅智勇善戰,而且還具有許多高尚的品德,他關心士兵,所得到的賞賜全部犒勞部下;生活儉樸,與士卒同甘共苦;號令嚴明,遇敵必身先,行陣克捷,推功於部下。故人樂為之用,在邊防20余年,威名震契丹。

舞蹈《十面埋伏》(表演者:廖若山,飛天藝術學院,獲第三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少年男子組一等獎)


廖若山在《十面埋伏》中的比賽畫面。攝影:愛德華/大紀元

●參賽者介紹:廖若山生長於舞蹈藝術世家。2008年8月,獲得美國“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第二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少年男子組銅獎。從2007年起參加神韻藝術團的全球巡回演出。

●故事背景: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古代琵琶樂曲,表現的是楚漢相爭中垓下之戰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 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淒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恐,終而涕泣之無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