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放下的快樂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曾經看過一則有關禪的故事,說的是黑氏婆羅門為了消除心中煩惱,兩手舉著鮮花盛開的合歡樹與梧桐樹各一棵去向佛陀請教。此舉一則為了向佛陀表達他由衷的敬意,二則潛意識裏他也是為了表現自己。佛陀法眼如炬,明察秋毫,早已洞悉了他內心深處的每一處波動,親切地召喚他一聲,然後說:“放下吧。”黑氏將左手的合歡樹放了下來。“放下吧”,佛陀又說。黑氏又放下了右手的梧桐樹。然後,佛陀仍舊說道:“放下吧。”黑氏大惑不解:“世尊,我兩手已經空空如也,還放下個什麼呢?”佛陀微微一笑:“我並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花樹,你應該放下的是心中的執著……”

放下,看起來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許多人卻很難真正的做到,所以煩惱也就如同纏繞在心頭的麻一樣剪不斷理還亂。因為欲望是無窮盡的,而現實生活中欲望的溝壑又是無法填滿的。今天可能會為了名利地位去勾心鬥角或阿諛奉承,明天又可能為了攀附夢寐以求的權貴庇護而絞盡腦汁,甚至還會為了一次小小的自我炫耀而去刻意營造一個氛圍。如果身心總在負重而行,自然會步履蹣跚,心力憔悴。因為放不下,只好擔著走!

其實快樂不是源於得到,而是來自放下,只有完全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實際上這裏所說的放下,並不是要我們不去想不去追求,而是讓我們以平常心去正確面對自己想要追求一切。也許我們做不到如來拈花,迦葉微笑般從容淡定,但至少我們可以試著去嘗試“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祥”。

回歸現實,在職場中如何去面對任人唯親、利益優勢在特定階層暗流湧動等等種種令人不齒的潛規則?這時需要放下,應該如周敦頤《愛蓮者說》中的泥中蓮花一樣,做到“出汙泥而不染”。看破,放下,自在。既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再如宋代歐陽修曾數次被貶,先後兩妻亡故,但他仍以“風節自持”,寵辱不驚,物我皆忘。正如《醉翁亭記》所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於心,寓之於酒也。

臨濟宗第八代高僧翠巖可真說:“臨陣不懼生死,是將軍之勇;進山不懼虎豹,是獵人之勇;入水不懼蛟龍,是漁人之勇。”這無一不說明了放下的力量所在!同樣也說明了放下的快樂所在!我們生活在物欲橫流的世界裏,只有懂得了如何舍得與放下,才不會被名利及盲目的追逐束縛手腳與心智。正如一首詩所描述的那樣:手把秧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放下,看似退縮,實則向前,因為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就是放下的更深層次的含義。就象真正的龍爭虎鬥一樣,並不是張牙舞爪,而是龍曲虎伏!龍只有彎得越曲騰飛得就越高,虎只有伏得越低跳躍地才更遠!

雲在青天水在瓶。一切順其自然會更好!放下,是一種從容淡定!放下,是一種寧靜致遠!放下,更是一種心靈的外延,一種境界的升華!放下,是追求中的平和;放下,也是恬靜中的快樂;放下,是浮華背後和煦的一縷陽光,是雨後那濃淡相宜的半彎彩虹,是耳中余音繞梁的千古絕唱,是手中墨跡勾描的生動,就象桌前飄香的一杯清茶,清新甘甜,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