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思過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太甲帝即位三年,昏暗不明,暴虐百姓,不遵循湯的法制,敗壞道德,於是伊尹把他流放到湯的葬地桐宮。此後三年,伊尹暫時掌理國家政權,主持國事,接見各方諸侯。太甲帝在桐宮住了三年,悔改過失,責備自己,回心向善。於是伊尹便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權交還給他。從此以後,太甲帝修養德行,諸侯都來歸服殷朝,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寧。伊尹為了嘉勉他,就作了《太甲訓》三篇,贊揚太甲帝,稱他為太宗。
孔子曰:“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顏回說:“不貳過”,均是勸人要勇於認錯。而太甲身為一國之君,能做到改過,的確不容易,可見伊尹將他放逐到桐宮,讓他思過三年,是正確的決定。而在此三年中伊尹“攝政當國”,“朝諸侯”,使國家不致群龍無首,陷入紛亂。更難能可貴的是,伊尹不戀棧權力、名利。一旦太甲帝改過後,能還政於他,不似後來的政客,自己篡位當起皇帝來。
這個故事流傳久遠,反映了伊尹為貫徹商湯的治國方略,讓商王朝長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伊尹也獲得了“大仁”“大義”的美名。
一個人名留千古抑或遺臭萬年,全在一念之間。重視道德者,為與不為,知所進退;重視名利者,短視近利,可能禍害亦隨之接踵而至,甚至永被唾罵。伊尹能被五位帝王重用,得於他具有超凡的人格。
(正見網)
發稿:2007年8月28日
更新:2007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