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鳴條之戰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黃容【明心網】夏朝末年,夏王桀驕奢荒淫,橫征暴斂,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各方百姓普遍的憎恨。而在黃河中遊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任用伊尹輔佐,勵精圖治,日益強大。
在“上下相疾,民心積怨”歷史背景下,商朝決定替天行道,展開討伐夏朝行動正所謂是:“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當時良臣伊尹、仲元巧妙謀劃,以“先弱後強,由近及遠”的戰略,逐步並吞附近擁護夏朝之諸侯。商湯以替童子復仇的名義,首先起兵消滅夏的屬國葛。接著他又集中兵力,逐次滅亡了韋、顧,並攻滅夏桀最後一個支柱,即實力較強的昆吾。幾個戰爭下來,基本上商就完成了對夏桀的戰略包圍,夏朝在形勢上已經完全孤立,而商湯的威望日高,在中原的勢力逐漸擴大。
湯滅“昆吾”次年,大約在西元前 1766年,正式興兵伐夏。《尚書》記載:“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戰前,商湯召集了不堪夏王奴役的諸侯會盟,舉行了誓師活動,一一列舉夏桀壓迫民眾的罪行。商湯此舉,起到了激勵人心的效果。誓師後,湯選出良車70乘,精兵6000人,人人皆抱必死之心而戰。
相傳在商湯出兵前,夏桀做了一個夢:“兩日相鬥,西方日勝,東方日不勝”。這個消息被伊尹得知,認為是天意安排如此,就建議湯采取西攻策略。於是商軍從東方行軍,迂回到夏都以西,由亳沿黃河南岸西進,利用大河之掩護使夏桀不能覺察,至潼關附近,渡河北上,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突襲夏都。
夏桀倉促應戰,西出拒湯,和商湯軍隊在鳴條(今河南洛陽附近)一帶展開決戰。由於夏桀荼毒生靈,兩軍決戰中,夏王無法號令四方,各方勢力不是觀戰就是支持商湯,於是商軍一舉擊敗了夏桀的主力部隊,夏桀敗退,歸依於屬國三-Q(今山東定陶東一帶)。由於商湯是遠征軍,利於速戰速決的戰略,因此湯乘勝追擊,攻滅了三-Q。夏桀窮途末路,率少數殘部倉皇逃奔南巢(今安微壽縣南),不久病死在那裏,夏王朝宣告滅亡。
戰後,商湯回師西亳(今河南偃師西),與各方諸侯參共同召開了“景亳之命”大會,會中表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讓百姓脫離暴政與苦難。商湯後來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就這樣,在夏朝之後,中華大地的歷史舞臺新的王朝——商建立了起來。@
發稿:2007年6月27日
更新:2007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