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傳統歷法中的新年是怎麼確定的

————歸航書劄之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陸振巖

【明心網】仲明賢弟:

見信好!轉眼新年將至,盼你一切都好。上次來信談到每年的中國新年在公歷中的日子不定,覺的好奇。其實,在海外我遇到很多西方人也有這種疑惑:中國新年一會兒在公歷一月份、一會兒在二月份,到底是怎麼推算的呢?我曾見網上有“專家”用英文撰寫的解釋說,是通過閏月的調整盡可能使得大年初一日在立春前後,因此稱為“春節”。

其實這完全是誤解。傳統上“春節”指的就是節氣中的立春,跟新年根本不是一回事。要簡單講起來,除了很少見的特殊情況外,一般大年初一日可以從冬至日(大約是每年公歷的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日,這一天白天最短)之後的第二個朔日來推算。這裏說的朔日是指月相盈虧變化周期(朔望月)中,看不到月亮的這一天,也稱新月,傳統歷法把這一天定為每月初一日。與此相對的是月圓之日——望日,一般是每月的十五、十六。

為什麼一般來說冬至日之後的第二個朔日為大年初一呢?這要先簡單說一下中國的傳統歷法。

很多人把中國傳統歷法稱作陰歷,這也是一個錯誤的叫法。真正的陰歷是單純以月相的盈虧周期(大約二十九點五天)為基礎的,也稱太陰歷。如伊斯蘭歷法就是太陰歷,它以月相變化為基礎定月份,每年固定十二個月,大約三百五十四天,所以積三十三年與公歷相差一年。與太陰歷相對應的太陽歷(簡稱陽歷),是單純以地球繞太陽的周期運轉制定的歷法。以地球為基點觀察這個周期運轉,則表現為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太陽的視運行),這個周期即一個回歸年(大約三百六十五點二五天),以此確定每年的天數,或三百六十五天,或三百六十六天。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歷就是一種太陽歷,它完全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基礎,其月份的劃分與月相的盈虧沒有關系, 只是個名稱而已。

單純的太陽歷和太陰歷各有其利弊,因為太陽和太陰(月亮)都是對人類至關重要的天體。一方面和太陽視運行周期相關的四季變化對人類和萬物生長有很大影響, 另一方面現代科學逐步揭示出,月相變化和人類的生理、社會行為也息息相關:雖然現代科學還無法解釋,但科學家發現統計數據表明,女性的生理周期、很多疾病的發病率、犯罪率、交通事故率,乃至飲食量的變化都與月相盈虧有明顯相關。

你可能已經想到了,中國傳統歷法既不是單純的陰歷,也不是單純的陽歷,而是一種陰陽合歷。因為對於古人來說,太陰和太陽作為天上最顯眼的兩個天體,都不容忽視。中國古人講究天人合一,從不同於現代科學的另一個角度特別強調了天體運行和人類社會的緊密關系。而從貫穿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道家文化來講,陰陽平衡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因此傳統歷法以朔望月確定歷月,每年十二個月,每隔一定時間要增加一個閏月,使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此外又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周期視運行,以十五度等分劃分出二十四節氣,對應四季變化。閏月的推算也要依據節氣。所以傳統歷法中兼具陰歷和陽歷的成份。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及朝鮮、韓國和越南等國家,仍使用中國傳統歷法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新年、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等節日。歷史上雖然世界其它民族也有發展出陰陽合歷的,但對於節 氣,最多只有四分的,二十四節氣的準確劃分為中國歷法獨創;而且早在元代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就測定出一個回歸年為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五日,和現在世界上通用的《格裏高利歷》(即公歷)的周期一樣,但比後者早了三百多年。

那麼一年從哪一個月開始呢?古時以幹支紀年、月、日、時,其中“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地支恰好和十二個月對應。歷法中把冬至日所在的月份定為子月。這是因為天幹地支和陰陽五行相關聯,如天幹中的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故丁亥年乃是火豬年(並非傳說的金豬年),地支中的子屬水,對應陰氣盛極而開始漸衰、陽氣初生的狀態,而冬至這一天恰好是黑夜達到最長,從此以後開始黑夜逐漸變短,白天逐漸變長,所以和地支中的子對應。這和半夜對應子時是一個道理。

月份和地支的對應完成後,仍然存在確定新年起始的問題。自從五千年前軒轅黃帝創制第一部歷法後,中國歷代曾頒布過許多歷法,也曾有過不同的新年起始規定。如夏歷以寅月為正月(建寅),殷歷以醜月為正月,漢武帝至今大多數時間都沿用了夏歷建寅月的傳統。這樣正月(寅月)就是冬至所在月份(子月)之後的第二個月,所以新年正月初一就是冬至之後第二個朔日。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如出現閏十一月的時候,但這種情況大約要隔二百年才會出現一次。

由此可見,把“春節”或立春和新年扯在一起是沒有根據的。把新年的正月初一改稱“春節”,始於袁世凱主政期間,但老百姓並不買帳,照舊“過新年”。 “春節”一詞真正在民間取代“過年”還是在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共以政治原因強制實行的。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傳統歷法的具體編訂,實際上還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遠比這裏講的要復雜。這裏只是簡單介紹一下,希望能回答你的問題。



好!

堂兄:振巖手具
二零零六年二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