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情人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盧美辰【明心網】今天是西方的情人節,也稱為瓦倫丁節。女兒上午從幼兒園回來,給我看她的老師發給小朋友們的瓦倫丁節賀卡和糖果。
我脫口而出“對了,今天是情人節”。
女兒立即就問:“什麼叫情人節啊?”女兒真是越大話越多,去年2月14日還只知道吃糖果,沒有廢話。
我一時來不及反應,隨便敷衍了一句:“就是情人的節”
“什麼是情人啊?”女兒接下來的這句讓人更難敷衍。唉,我幹嘛要對她說“情人節”呢,說“瓦倫丁節”不就可以把她蒙過去了嗎?
“就是……就是你要對別的小朋友好啊,比如說,有好吃的東西要和大家分享啊,要和大家做好朋友,一起好好玩啊……”
“太好了,我要做‘情人’!”
“不是……”我急了。
“啊?”女兒看著我。
下午,女兒就拿起賀卡看了起來。她“嘻”的笑了出來,對我說“啊?這個熊親另一個熊。”
我問:“那你笑什麼呢?”她說“它們難為情”。我又問:“為什麼難為情呢?”“這個熊是女孩,那個熊是男孩。”兩個熊看上去長的沒啥兩樣,只不過一個穿著男孩衣服,一個穿著女孩衣服。
這下,我找著機會教育她了。而且我意識到,我如果現在不對她把話講清楚的話,她以後還是會面臨這個概念的混亂。
我說:“情人就是男孩喜歡女孩的意思,所以是不是也難為情啊?”。她睜大眼睛點點頭。“所以小朋友不可以說要做情人的。”她點點頭。“像爸爸媽媽長大了結婚才可以喜歡,但是媽媽爸爸結了婚以後也不是一直喜歡來喜歡去的,要有很多別的事情要做。要上班啊,要做家務啊,否則你就沒飯吃,沒幹凈的衣服穿,是不是?”她很認可的點點頭。
“所以你們老師給你們賀卡和禮物是叫你們小朋友關心別人,和別人分享好東西,大家做好朋友。”她高興的說“Yee!”
這次我們的談話雖然顯的有點意外的“超前”, 但是我相信,在這個詞匯相對漢語貧乏、一概以“愛”字表達的西方社會裏,女兒今後終於能分清什麼是博愛了。
發稿:2007年2月14日
更新:2007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