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花與花的故事:濃艷嬌媚的桃花(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陳運造

【明心網】不過,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發生的另一樁桃花故事卻叫人鼻酸:當時楚國的文王,出兵滅了息國,把息侯的夫人媯氏占為己有,息侯則被編為楚國都城的門卒。媯氏雖然替楚文王生了兩個男孩──堵敖和成王,卻從來不開口說話。有一天,楚王問媯氏為何不說話,媯氏說:“我是一個婦人,一生卻嫁了兩個丈夫,既然不能守節而死,還有什麼話好說呢?”

原來媯氏的忍辱不死,全是為了夫君息侯啊!她等了好久,終於利用一年秋天楚王和隨從外出打獵機會,溜到城門找到了息侯。她對息侯又哭又拜地說:“人生在世終有一死,與其活著受罪,還不如一死。妾自從和大王分別以後,無日不思念大王,身在楚國宮中忍辱偷生,為的就是想見大王最後一面,如今心願已了,死也瞑目!”說完便一頭猛然往城墻石壁撞去,當場香消玉殞。原想有一天可以和妻子重聚團圓的息侯大慟,感到媯氏已死,自己活著也沒有什麼意思,便在城邊相繼自殺。

當楚文王打獵回來,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深為感動,便用諸侯的禮節把息侯和其夫人合葬在漢陽城外的桃花山上。後世的人為了追念媯氏的忠烈,就在山上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廟奉祀她,香火四時不絕。媯氏從此被尊為“桃花夫人”,而且被推為三月桃花的女花神。

在我們的東鄰日本,對桃花也相當尊崇,每年的三月三日在他們所謂的“女兒節”那天,凡家裏有女孩的,都必須舉行“雛祭”──在神桌上插上桃花,並用手工精雕的雛人形小玩偶裝飾,再用發糕和清酒祭拜,以祈求女兒平安長大和將來幸福。因此,他們把這一天也叫做“桃花節”。

桃的果實甘酸可口,自古以來也很受人們喜愛。相傳遠在春秋戰國時候,齊國有一個叫“晏子”的宰相,由於想要除去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三位勇士,故意呈請皇帝賜給他們兩個桃子,讓他們為無法公平分桃互相爭功而起內哄。可是沒想到公孫接和田開疆對古冶子說:“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於是雙雙自殺。古冶子在他們死後也說;“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接著也自殺而死。這就是諸葛亮所寫“梁父吟”裏面提到的“二桃殺三士”仁義故事。讓人讀後不僅對世道人心嘆息不已,同時也可看出當時的桃子,已經是相當受人珍視的果品。

在有名的“西遊記”裏,也有一段">述孫悟空齊天大聖偷吃蟠桃仙酒金丹,身陷天羅地網的故事,裏面記載的蟠桃園裏有:瑤池王母親手栽種的三排共三千六百棵桃樹,前排一千兩百棵所生的桃子,三千年一熟,人吃了可以成仙;中排一千兩百棵所長的桃子,六千年一熟,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後排一千兩百棵所結的桃子,九千年一熟,人吃了可以和天地同壽。孫悟空有幸被派為這座名園的管理大員,不好自為之,竟然經不起桃實紅艷欲滴的誘惑,幹下監守自盜勾當,最後逼得逃回水濂洞,遭到天羅地網包圍,可說是自作自受,罪有應得。


(攝影/王湘雲)

總而言之,不論桃花或桃果,在我們東方,尤其是在我們中國,一向都有很好的評價,並且桃園還被認為是令人向往的仙境,以及拜把兄弟結義所在。可是,不知為什麼?西方的洋人們,卻把桃花當做“虛偽的愛”和“我被你俘”的代表?

有一句俗話說:“桃梅不同性”,這是由於栽植桃樹最忌常作修剪,修剪過多,往往會妨礙它的發育,而梅樹卻恰恰相反,枝葉修剪得越俐落,開花越多,果實生長也愈壯碩而來的。

物各有性,有些需要借助外來的力量,塑造它的形格;有些卻只須依仗自己的力量,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

認清事物本質,可以避免錯誤的處置。“殺牛取角”、“殺雞取卵”就是輕重倒置的結果。

也許這些諺語,對於沒有專門園藝知識的人,可以告訴他們一些栽植的常識-桃怎麼栽?梅怎麼栽?但除了這些之外,我們更應該了解的是:“物各有性”,人何嘗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