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風雲人物:奇峰突起的詩人 宋之問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詩人絞盡腦汁所完成的作品,難就難在從頭到尾都不能有“氣勢已竭”的情況發生。像宋之問的詩寫到最後還能“奇峰突起”,就更不容易了。

◎阿哲;圖:小玉

【明心網】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巧遇駱賓王

有一次,宋之問到杭州靈隱寺遊覽,靈隱寺是佛教禪宗十大古剎之一,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景色幽靜。宋之問見景生情,隨口吟了一句:“樓觀滄海日,….”但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下一句來,此時坐在旁邊念佛的老僧,信口說出:“門對浙江潮。”宋之問一聽,知道遇到高人,正要請教老僧法號,老僧已經進禪房了。

他夜間重遊靈隱寺,只見寺內月光皎潔,松筠與泉石互映,頓覺略有寒意,又吟了一句:“巖邊樹色含風冷,…..”誰知,任他苦苦思索也想不出合適的下一句,從而在寺內踱來踱去。此番情景,又被打坐的老僧看見了,老僧說:“要對下句有何難,何須如此辛苦。”宋之問一怔,就請其賜教,老僧脫口吟道:“石上泉聲帶雨秋。”對句工整幽雅,令宋之問大為佩服。

他們兩人一見如故,於是徹夜長談。原來這位老僧,就是隱居在這裏的“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徐敬業領兵攻打武則天時,駱賓王參加此一行動,並寫了一篇著名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兵敗後,徐敬業與駱賓王都下落不明,將領們擔心漏掉兩個大頭目,回去無法交代,就在戰死的幾萬人中,找了兩個與他們面貌相似的人,報送朝廷交差了事。因此後來雖然知道他們兩人都沒有死,也不敢派人來抓捕。

經過駱賓王的指點後,宋之問的詩終於突破瓶頸,有了飛躍式的進步,從而成為唐朝著名的詩人。

宋之問詩,獨步朝廷

有一次,武則天遊龍門,讓隨行的官員做詩,左史東方虬先做一詩,武則天賞他一件錦袍。宋之問吟詩後,武則天覺得更高一籌,就奪回錦袍給了宋之問。

中宗時,曾下令文名天下的美人上官婉兒在彩樓上評詩,然後選出一篇最好的詩進呈禦覽。上官婉兒領旨後,在彩樓上立起一面朱牌寫道:“奉詔評詩”。接著內侍將作好的詩呈上,由婉兒一一下評語,並且將沒入選的詩扔到樓下。

群臣仰望彩樓,見有詩文飄落下來,紛紛搶著看是不是自己的。沈佺期、宋之問相信自己的詩會中選,故而都紋風不動。沈佺期對宋之問說:“你我兩人向來不分高下,這次誰的中選,便以此定高下,以後就不必再爭了。”宋之問笑著答應了。

不一會兒,上官婉兒又擲下一首詩,撿起來一看是沈佺期的,詩後評語寫道:“看沈、宋二人的詩,功力悉敵,但沈詩最後兩句氣勢已竭,而宋詩奇峰突起,如禽鳥雄飛高舉,故而去彼取此。”群臣再看沈、宋兩人的詩,皆對仗工整、詞句華麗,確實難分軒輊,但沈詩的結尾是“微臣雕朽質,差睹豫章才。”宋詩的結尾是“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從結尾來看,宋詩確實略勝一籌,所以都服上官婉兒斷得公平。

詩人絞盡腦汁所完成的作品,難就難在從頭到尾都不能有“氣勢已竭”的情況發生。像宋之問的詩寫到最後還能“奇峰突起”,就更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