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樂觀與悲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有一個國王想從兩個兒子中選擇一個做王位繼承人,就給了他們每人一枚金幣,讓他們騎馬到遠處的一個小鎮上,隨便購買一件東西。而在這之前,國王命人偷偷地把他們的衣兜剪了一個洞。中午,兄弟倆回來了,大兒子悶悶不樂,小兒子卻興高采烈。國王先問大兒子發生了什麼事,大兒子沮喪地說:“金幣丟了!”國王又問小兒子為什麼興高采烈,小兒子說他用那枚金幣買到了一筆無形的財富,足以讓他受益一輩子,這個財富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在把貴重的東西放進衣袋之前,要先檢查一下衣兜有沒有洞。

同樣是丟失了金幣,悲觀者用它換來了煩惱,樂觀者卻用它買來了教訓。

有一位父親想對自己的雙胞胎兒子進行一次“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新奇的玩具給悲觀的兒子,又把樂觀的兒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裏。結果,悲觀的孩子泣不成聲,父親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新玩具呢?”“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父親嘆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樂觀的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裏掏著什麼。“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裏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

樂觀者與悲觀者的差別是很有趣的:樂觀者在每次危難中都看到了機會,而悲觀者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了危難。

前蘇聯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講述過,在某處的海島上,漁夫們在一塊巨大的圓花崗石上刻上了一行題詞--紀念所有死在海上和將要死在海上的人們。這題詞使巴烏斯托夫斯基感到憂傷。而另一位作家卻認為這是一行非常雄壯的題詞,他是這樣理解那句題詞的:紀念那些征服了海和即將征服海的人。

悲觀者的眼光總是專註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上,到最後他們只看到了什麼是沒有可能的。樂觀者所想的都是可能做到的事情,由於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能做到的事情上,所以往往能夠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