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唐詩欣賞:焚書坑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思格

【明心網】

焚書坑
章碣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作者簡介】

章碣,晚唐著名詩人。其詩多為七律,頗有憤激之音;常有新巧的構思和手法;曾草創詩律,自稱“變體”,人稱其有“異才”。《全唐詩》存其詩二十六首。

【字句淺釋】

解題:此詩對秦始皇焚書的暴行進行辛辣的諷刺和無情的遣責,是唐詩中的名篇,常被後人引用。焚書坑:據傳為當年焚書的一個洞穴,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南的驪山上。竹帛:“竹”和“帛”都是古代書寫材料,這裏用來代指“書”。帝業:即秦始皇的江山。虛:空,沒有了。關河:關隘、河流,這裏主要指函谷關與黃河。鎖:封鎖、鎖守。祖龍:即秦始皇,秦始皇一心要作兒孫萬代諸“龍”之祖。居:居住地,即秦都城。山東亂:指陳勝、吳廣反秦的起義。劉項:劉邦和項羽。

【全詩串講】

竹帛銷毀在煙火中江山也就毀了,空有雄關大河鎖守不住祖龍居處。
焚書坑中灰未冷山東就爆發動亂,滅掉秦朝的劉邦和項羽都不讀書。

【言外之意】

僅僅四句詩,便表達了作者深沈的激憤和鮮明的憎惡,有力的遣責和諷刺了秦始皇焚書的倒行逆施,給古今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成功處在於:立意和構思的新巧、形象思維和誇張等手法的恰當運用。我們不妨按句淺釋如下。

“竹帛煙銷帝業虛”。用敘述口氣表達議論,而且充分運用形象思維和虛實相間的手法,把抽像的結論寫活了:竹簡啊,絹帛啊,多少人辛勤抄錄、代代相傳的書籍,眼看著被附之一炬,銷毀在濃煙之中。然而,這焚書坑裏燒掉的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寶藏,同時還有秦始皇的江山啊!隨著書籍化為灰燼,秦始皇的江山也成了子虛烏有的夢幻。

“關河空鎖祖龍居”。承接上句,進一步描寫“帝業虛”的圖景:秦國真是枉自擁有無數的雄關大隘、江河險阻啊!怎麼今天就鎖守不住秦朝的江山啦?一心要作萬世“龍子龍孫”之祖的秦始皇怎麼說倒就倒了呀?這句話十分形象、耐人尋味,而又略帶諷刺和揶揄,讀起來很有力量,而且令人心潮起伏,與作者深沈的情懷隱隱相接,可謂言簡意深之至。

“坑灰未冷山東亂”。進一步以敘代議,指出秦始皇亡國的深刻原因和必然性: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書”當成對自己政權的最大威脅,以為把書燒了就能高枕無憂、江山萬年永固,完全沒有認識到鞏固政權的強大支柱是民心。其結果自然是適得其反:這邊一燒書,那邊就農民起義,焚書坑裏的灰還沒有冷,秦王朝就陷入風雨飄搖之中。這裏“坑灰未冷”的誇張手法,用得形象生動、恰到好處。

“劉項原來不讀書”。直抒議論、大發感概,以揶揄調侃的口氣,表達辛辣激憤的遣責與諷刺:山東之亂後不久,秦王朝就被劉邦和項羽推翻了,而劉邦和項羽誰也不是讀書之人啊!這句詩單讀起來就是一句極平常的敘述句,但放在此詩的環境中就成了極有內涵和韻味的好詩,真有“點鐵成金”之妙。而且全詩從書寫起,又以書作結,首尾相顧、圓轉自然。

許多讀者讀到最後都會有所慨嘆。而令人遺憾和感嘆的是,直到近代和現代,我們中國還在繼續這種破壞:“文化革命”中破四舊,不但是書,連其它文化遺產也一概被毀,真正的中華文明和道德何處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