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醫故事(2)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柳枝接骨中醫一直固執地認為自然與人是和諧的,中醫的經絡學說、陰陽學說、中草藥的運用等等無一不是來自於對自然界的大悟。
然而,直接把自然界的不相幹的物種拿來嫁接到斷裂的人體上,聽起來還是有些玄之又玄。
在傅青主《金針度世》一書中就有關於柳枝接骨的記載:把剝去了皮的柳枝整成骨形,柳枝中間打通成骨腔狀,然後放在兩段碎骨頭的切面中間,代替被切除的骨頭,在安放時,木棒的兩端和骨頭的兩個切面都要塗上熱的生雞血,再把一種能生長肌肉的“石青散”撒在肌肉上,把肌肉縫好,在接合部位上敷上接血膏,夾上木板以固定骨位,便大功告成。
植入骨中的柳枝,會漸漸被鈣化,成為骨骼。
自然的植物成為人體組織的延伸,可謂是上帝的造化了。
藥王孫思邈
藥王孫思邈,隋唐時人。有《千金方》傳世。民間流傳的關於他的神奇故事不勝枚舉。
有一次,孫思邈行醫途中,遇到四個人擡著一口薄棺材向郊外的荒丘走去,後面跟著哭得淚人似的老婆婆。孫思邈定睛細看,發現從棺材的底縫裏滴出幾滴鮮血,便趕緊上前擋棺詢問詳情。原來棺材裏是老婆婆的獨生女兒,因難產剛死不久,胎兒仍在孕婦的肚子裏。孫思邈聽罷尋思:這個產婦可能還有救。於是,請求擡棺材的人趕緊撬開棺蓋。只見產婦面色蠟黃,伸手摸脈竟發現還有微弱的跳動。他趕緊取出隨身攜帶的銀針,選準穴位,紮了下去,並采用撚針手法,加大力度。過了一會兒,“死去”的產婦竟然奇跡般地睜開了雙眼,蘇醒過來,同時腹中的胎兒也生出來了,發出一聲清脆的啼哭。老婆婆見孫思邈一針救了兩條性命,倒頭便拜,四個擡棺的也長跪不起。從此,孫思邈能起死回生的聲名傳開了,被人稱為“活神仙”。
錢乙自治
《宋史•方技》記載,北宋大醫學家、“兒科之聖”錢乙,醫術高超,但性情倔強。中年之後,他得了怪病,久治不愈。但還是堅持按自己的意念來治療。後來病情加劇,他嘆息著說:“這種病就是‘周痹’啊,如果侵入內臟,就會死人的。我大概是要死了吧。”不久他又說:“我可以把病轉移到手腳上去。”於是自己制作藥劑,日夜飲用。他的左手和左腳
便突然間卷曲不能伸展了。他高興地說:“可以了!”他的親朋好友到東山去采到了比鬥還大的茯苓,他就按醫方上的方法服用,直到把它吃完。這樣他雖然半邊手足偏廢不能用,但卻骨節堅強和健康人一樣。後來他以有病為理由,辭官回家,再也沒有出過門。
錢乙處方用藥時並不拘泥於某一師某一門。他什麼書都讀,對於古人的醫療方法也不拘泥、固執。他治病就像帶兵打仗一樣,經常安全地越過險要地帶,故意暫時放縱敵人然後一舉全殲,但結果又與醫理吻合。他特別精通《本草》等書,分辨其中失誤和遺缺的地方。有人找到奇怪罕見的藥物,拿去問他,他總能說出該藥的生長過程、形貌特點、名稱和形狀方面與其他藥的區別。把他說的拿回去與書對照,都能吻合。
晚年,他的癱瘓癥狀有所加劇,他知道自己治不好了,便把親戚們找來告別,換好了衣服等待著死亡的來臨,就這樣去世了。他活了82歲。
發稿:2005年7月20日